"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这句话的意思是指一般被那些羸弱得没有半点生命力与自信心的统治者或政府采用,因为只有愚蠢的百姓才能被愚蠢的政府摆弄。可以让老百姓按照我们指引的道路走,不需要让他们知道为什么 。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智商必须是大体相当的,否则这政权难以持久。

孔子是倡导“有教无类”的大教育家,不是吃官饭的文人。

拓展资料:

文言文《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选自《论语》,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翻译】
孔子说:“对于老百姓,只能使他们按照我们的意志去做,不能使他们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
【赏析】
孔子思想上有“爱民”的内容,但这有前提。他爱的是“顺民”,不是“乱民”。本章里他提出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观点,就表明了他的“愚民”思想,当然,愚民与爱民并不是互相矛盾的。另有人认为,对此句应作如下解释:“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即百姓认可,就让他们照着去做;百姓不认可,就给他们说明道理。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这是孔子倡行朴素民主政治的尝试。但大多数学者认为这样断句,不符合古汉语的语法;这样理解,拔高了孔子的思想水平,使古人现代化了,也与《论语》一书所反映的孔子思想不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3-11
精彩回答的个人认为的正解完全是胡说。如果这句话真是说对于老百姓,只能使他们按照我们的意志去做,不能使他们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那个原文完全应该是“民可使之由,不可使之知。”须知“之”是代词,代指前面说的“民”。那么“不可使之知”说的通,“可使之由”的语法完全就混乱了,根本不能解释。如此说来“民可使由之”倒是正确的语法了,若真如翻译所说,“不可使知之”明明就该是“不可使之知”,一句话却用两种不同语序,一看就知道是错的。所以,“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才是正确的断句法,无论从语法和思想都说的通。韩愈说的好“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我们现在学习孔子的思想,却连基本的语序判断都做不到,还妄发议论,实在是叫人耻笑。
第2个回答  2006-04-26
民可使由之 不可使知之
这两天睡觉前翻翻论语,读到泰伯篇,“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传统的理解就是,可以让老百姓按照我们指引的道路走,不需要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这句话是孔老夫子说的,(前面写了“子曰”)

从现在的思想看,估计很多人都会抨击这个观点。然后有卫道者改句读,例如“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或者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还有“民可使,由之不可,知之。”什么的。我自己感觉啊,根本用不着替老夫子开脱。我自己是越来越感到很多情况下真的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了。

很多事情去花时间跟当事人解释清楚未必是件好事。
第3个回答  2013-02-21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百姓如果理解官员的意图,并能听从命令,那么放手让他们去做;如果百姓不听从命令,那么让百姓明白官员的意图,为什么那样做。
孔子是教育家,为的是让人民明白道理,遵守礼法,以达到国富民强,怎么会愚昧百姓呢?只是有私心的统治者,为了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曲解这句话而已。
第4个回答  2012-08-01
就是不让人民多见奸巧诈伪(这个见是指如果出现投机取巧的奸智,就要严厉打击,并及时填补漏洞,那么不让百姓得知真相是可以的,但是绝不是指不让人民知道真相,却又让利益集团躲在后面大肆投机取巧,让百姓来为他们买单,这样做是一定会出大问题的),以免让其破坏了人民本性之淳朴。所谓愚之,并非欺骗,乃是弃智守真、正己正人,隐恶扬善为天下浑其心之意,是用"道"导民,使其保持其质朴而不趋向诈伪。《准南子》曰:"在上位者,左右而使之,毋淫其性;镇抚而有之,毋迁其德。是故仁义不布而万物蕃殖,赏罚不施而天下宾服。其道可以大美兴,而难以算计举也。是故日计之不足,而岁计之有余。夫鱼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道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