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复加”中“何以”如何解释

如题所述

“何以”就是“以何”,就是“靠什么”的意思。

一、何

1、疑问代词(a.什么,如“~人?”b.为什么,如“~必如此?”c.哪样,怎样,如“~不?”“~如?”d.哪里,如“~往?”e.发表反问,如“~乐而不为?”)。

2、副词,多么:~其壮哉!

3、姓。

二、以

1、用;拿:~少胜多。晓之~理。赠~鲜花。

2、依;按照:~次。~音序排列。

3、因:何~知之?。不~人废言。

4、表示目的:~广视听。~待时机。

5、于;在(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

6、跟“而”相同:城高~厚,地广~深。

7、姓。

8、用在单纯的方位词前,组成合成的方位词或方位结构,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前。~上。三日~后。县级~上。长江~南。五千~内。二十岁~下。

相关组词:

1、以往[yǐ wǎng]

从前;以前:产品的质量比~大有提高。这地方~是一片荒野。

2、以后[yǐ hòu]

方位词。现在或所说某时之后的时期:从今~。五年~。毕业~。~我们还要进一步研究这个问题。

3、以为[yǐ wéi]

认为:不~然。这部电影我~很有教育意义。我~是谁呢,原来是你。

4、以前[yǐ qián]

方位词。现在或所说某时之前的时期:解放~。三年~。很久~。~他在这里工作过。

5、以还[yǐ huán]

过去某个时期以后:隋唐~,方兴科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6-29

“何以”的意思是:凭借什么。

一、原文

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二、译文

苏武说:“事情到了如此地步,这样一定会牵连到我们,受到侮辱才去死,更对不起国家!”因此想自杀,张胜、常惠一起制止了他。虞常果然供出了张胜。单于大怒,召集许多贵族前来商议,想杀掉汉使者。左伊秩訾说:“假如是谋杀单于,又用什么更严的刑法呢?应当都叫他们投降。”

三、出处

汉·班固《苏武传》

《苏武传》赏析

为了表现苏武的性格、气节及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文章在记“行”时着力于环境及细节的描写。如苏武自刺一节,被置于地坎温火之上,“蹈背出血,气绝复苏”,充满悲壮色彩。而周围人的反应是“卫律惊,自抱持武”“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这一惊、一哭、一壮的细节描写充分衬托出苏武的铮铮铁骨及高尚情操。

文章语言千锤百炼,俭省精净,刻画人物入骨三分,将史家笔法与文学语言较好地结合起来。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7-01

“何以复加”中“何以”的意思是用什么。

出处:汉代 班固《苏武传》:“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译文:虞常果然供出了张胜。单于大怒,召集许多贵族前来商议,想杀掉汉使者。左伊秩訾说:“假如是谋杀单于,又该用什么更严的刑法呢?应当都叫他们投降。”

《苏武传》赏析

《苏武传》中作者采用写人物传记经常运用的纵式结构来组织文章,以顺叙为主,适当运用插叙的方法,依时间的先后进行叙述,脉络清晰,故事完整。

这篇文章详叙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的曲折经历而略叙回国以后的事迹,这有利于突出苏武的爱国主义精神。苏武在匈奴一共十九年,作者对这十九年的生活也没有采用编年纪的方式来描写,而是详写匈奴方面劝降、逼降和苏武的拒降。

至于苏武在匈奴娶胡妇生子的事情只在文章的后半部分略提一笔。这同样有利于突出苏武的爱国主义精神。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05
凭借什么
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复加”
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根据前后文,左伊秩訾说的这句话的意思是:这些汉使只是部分人和内缑王与原长水校尉虞常等人密谋反叛,还没有谋杀单于,还不至于全部都要杀掉.那如果要谋杀单于的话,那还能定什么样的罪呢?应该让他们全部投降比较合适.
何以复加:这个句子是“以何复加”,相当于“无以复加”,解释为“用什么(惩罚)再增加”.
以:用,拿.
何:什么.
复:重复,再次.
加:增加.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7-11-05

“何以”就是“以何”,就是“靠什么”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