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如题所述

为什么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2-24

闪电与雷是同时发生的,光的传播速度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所以先看到闪电再听见雷声。

扩展资料:

光速(真空):c0=299792.458km/s (一般取300000km/s)

光速是指光波或电磁波在真空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真空中的光速是目前所发现的自然界物体运动的最大速度。

声速(空气):340m/s (1个标准大气压和15℃的条件下)

声速是介质中微弱压强扰动的传播速度,其大小因媒质的性质和状态而异。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光速百度百科-声速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12-18

因为光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声速快

当雷雨云中正电荷区和负电荷区之间的电场大到一定程度时,两种电荷要发生中和并发生火花,在火花放电时发生强烈的光,这就是闪电。在光的通路上产生高温,使四周空气因剧烈受热而突然膨胀,云滴也会因高热而突然汽化膨胀,发生巨大的响声,这就是雷鸣。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每秒钟340米,而光在空气中传播 速度是每秒钟30万千米,为声音速度的90万倍!光从闪电发生处传到地面的时间,一般仅几十万分之一秒,可是声音跑这段距离就需要较长的时间。所以,就会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

扩展资料:

遇到闪电应该怎么做

1.除非绝对需要时,不要冒险外出。留在室内。

2.不要靠近打开的门,窗、火炉、暖气片、金属管道、阴沟、插上电源的电气用具。

3.在风暴期间不要使用插入式电气设备如电吹风,电压刷或电动剃须刀。

4.风暴期间,不要使用电话,闪电可能击中外面电话线。

5.不要去收晒衣绳上的衣服。

6.不要从事栅栏、电话或输电线、管道或建筑钢材等安装工作。

7.不要应用金属物体如鱼竿和高尔夫球棍。穿好钉有铁钉的鞋子的高尔夫球运动员成了极好的避雷针。

8.不要处理打开的容器里的易燃材料。

9.离开水和小船。

10.如果您正在旅行的话,那么呆在您的汽车里,汽车往往是极好的避雷设施。在没有掩蔽所的时候,应避开该地的最高物体。如果附近只有孤立的树,那么您的最好防护就是蹲在露天下,离开孤立的树的距离是其高度两倍。

11.避开商定、开阔的空地、金属丝栏杆金属晒衣绳。敞开的棚子以及任何突出地面的导电物体。

12.当您感觉到电荷时,即如果您的头发竖起,或者您的皮肤颤动,那么您可能就受到电击了。要立刻倒在地上。受到雷击的人会严重休克,并且可能被烧伤,但是他们身上不带电,可以安全进行处理。被电击昏的人,通常进行及时的口对口的呼吸、心脏按摩以及长时间的人工呼吸时能够苏醒的。在受电击的一群人里,对于明显的死亡者应首先处理。那些还有活着迹象的人可能会自行恢复过来。

参考来源:百度百科-闪电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12-03

其实闪电和打雷是同时发生的,但它们就像赛跑一样,闪电的光比打雷的声音跑得快(光的速度是每秒钟跑30万千米,声音的速度是每秒跑340米),所以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然后才听到雷声。

这是因为光的传播速度要比声音的传播速度快得多。光在空气里差不多每秒钟走30万千米,声音在空气中每秒约走340米,差不多是光速的90万分之一。光从闪电发生地传到地面的时间,一般不过几十万分之一秒,而声音跑同样的距离就需要更长的时间。

扩展资料:

打雷闪电的产生原理:

雷电是一种大气中的放电现象,产生于积雨云中。

积雨云在形成过程中,某些云团带正电荷,某些云团带负电荷。它们对大地的静电感应,使地面或建(构)筑物表面产生异性电荷,当电荷积聚到一定程度时,不同电荷云团之间,或云与大地之间的电场强度可以击穿空气(一般为25-30KV/cm),开始游离放电,我们称之为"先导放电"。

云对地的先导放电是云向地面跳跃式逐渐发展的,当到达地面时(地面上的建筑物,架空输电线等),便会产生由地面向云团的逆导主放电。在主放电阶段里,由于异性电荷的剧烈中和,会出现很大的雷电流(一般为几十千安至几百千安),并随之发生强烈的闪电和巨响,这就形成雷电。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8-11-19

雷电是云层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电荷在放电时产生的电火花,既有光也有声。之所以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在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快,光每秒钟要传播3000000千米,很快就能到达地面。

而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慢,声音在空气中只能1秒钟传播0.34千米。过一会儿才会传到大地上来。所以就会先听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了。声速只有光速的九十万分之一。

扩展资料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最慢,而在固体中传播最快:

如果产生声音的波源不变,波的频率就不会变,所以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所传播的速度也不同。实际上,介质的反抗平衡力的大小决定着声音的传播速度,并且成正比,反抗平衡力越大,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快;反之,则相反。

我们都知道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当物质的某个分子或者原子,不想平衡而与平衡位置偏离时,那么其四周的分子或者原子就会不允许它偏离,进而一起挤压它再次回到平衡位置。

液体的抗平衡能力比空气的大,而固体的又比液体大。因此,我们说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最慢,而在固体中传播最快。

声音的传播速度还与介质的密度紧密相关,并且成正比。介质的密度大,声音的传播速度便快,反之,则相反。组成物质的原子或者分子排列越紧密,其密度越大,越坚韧。

因此,固体、液体、空气中,密度大小的排列方式应该是这样的:固体>液体>空气。因此,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最慢,而在固体中传播最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光的传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声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传播速度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