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语发源地在那里?

如题所述

  很多外地来的民众,甚至广东本土人,一说到粤语发源地第一时间可能就会想到广州,不过真正的粤语发源地是这里,对,就是这个被遗忘多年的岭南古都——封开
  封开地处粤西边陲,西江经济走廊的中部。东面与德庆县毗邻,南面与郁南县接壤,东北面与怀集县相连,西北面与广西苍梧、梧州市、贺州市交界。素有“两广门户”之称,是通往“珠三角”及大西南的“咽喉”之地,是粤语的发源地!
  从粤语称谓看封开文化地位
  粤语,民间亦称“白话”、“广东话”等,在美洲华埠则被称为“唐话”。而“广府话”、“省城话”这两个俗称则专门指旧广州府地区(今广州及周边南番顺地区)、香港、澳门、梧州地区的粤语,范围比“白话”概念小,现在一般称为“广州话”。
  在中国境内,广州及周边城市,人们习惯称粤语为“白话”或“广州话”等。在大量港澳同胞居住的地方由于大多数原居地为广东一带,多自称为广东人,故大部份曾接触操粤语的广东人一般称为他们所说的就是“广东话”,而普遍操广东话的广东人都无暇解释本身并无心情去介定或向他人仔细解释自身操的就是粤话。自身为广东人就顺理成章讲广东话。东莞和深圳、省内其他地区的人们称之为广州话或白话;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粤语使用者因所住区域并非广东,通常称自己所说的粤语为“白话”。这里“白话”专指粤语,意义与国内其他省市的“白话”概念并不相同。海外华人社区和中国其他非粤语省市普遍使用“粤语”或“广东话”这两个名称。
  “广东话”这一名称一般在港澳、海外华人、中国内地其他省份人士使用。但要注意的是,“广东话”并不是在整个广东省普遍使用(如客家人和潮州人一般分别说客家话和潮州话);另一方面,它又会在广东省以外如广西一带通用。所以两广本地人,无论母语是否为粤语,一般不用“广东话”这个名词。粤语在中国大陆的使用范围并不仅限于广东省,也包括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粤语使用者一般没有“广东”认同,普遍不以“广东话”指称粤语;而“广东话”这个名词指代意义亦见模糊,无视其他非粤语的广东方言如客家语、闽南语等的存在。另粤语的发源地究竟位于广东境内还是广西境内学界尚有争议,因两广之分始于宋朝,而粤语形成和定型的历史远在宋朝之前,彼时尚无“两广”之分,固确切的发源地难以确证。“粤语”的“粤”字来源不是“广东省”简称,而是古代岭南的“南越国(南粤国)”,因此“粤语”不等于“广东话”。当然,就如美国人也会称呼他们所使用的语言为“英语”一样,“广东话”这一名称虽然概念不清,但因为在港澳、海外华人、中国内地其他省份人士普遍使用,所以它依然有它的意义。
  尽管封开是粤语的发源地,但粤语却被称为“广州话”,足可以看出大家对粤语发源地的误解。广州被误解为一直是岭南的首府,所以被误解为粤语发源地也不足为奇。事实上,广州是在唐永徽六年(655年)才成为岭南首府(也就是广府)但此时,粤语早已成形甚至已经相当成熟。封开作为粤语发源地,却饱受轻视是有原因的。
  封开所在的西江流域,在隋唐时进举的人数占广东的21.7%之多,到了宋变成15.8%了,元就成8.7%了,最后明清只有6.3%和5.1%。文人的大幅减少,直接导致文化的衰落。因此,曾经辉煌一时的岭南文化发源地——封开——也渐渐受到了忽视。而广州就因为它的历史契机,顺利地被误解成粤语的发源地;有操着一口流利的粤语的广府人的广州西关也就被误解为粤语的根源之地。
  由此可以看到,封开作为粤语发源地,它的文化并未受到重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2-23

粤语发源地为今广州府地区。

粤语的起源和发展成熟年代远在宋代的两广(两粤)初分之前。在历史文化层面上看,“粤语”事实上是广义上的“岭南语”(岭南地区语言),而非特指“广东话”。 就像英语一样,不是特指英国。粤语英文作“Cantonese”、日文写成“_东语”,即一般人俗称为“广东话”。

粤语的形成远早于宋朝,正因如此,粤语在两广地区通行。距今五千年前后的岭南苍梧古国是岭南文化、珠江文化的发祥地 ,同时也是粤语的发源地。

粤语不仅保留了大量的古汉语词汇和语法,还保留了古汉语的语音和声调,尤其是入声。而现在通行的普通话是没有入声的,所谓“入派三声”,入声都派到平、上、去三声里去了。 由于没有入声,所以用普通话来读中国古典诗词就分不清平仄,读不出韵脚,缺乏韵味。 

扩展资料:

1、粤语,民间亦称“白话”、“广东话”等,在美洲华埠则被称为“唐话”。而“广府话”、“省城话”这两个俗称则专门指旧广州府地区(今广州及周边南番顺地区)、香港、澳门、梧州、贺州地区的粤语,范围比“白话”概念小,一般称为“广东话”。

2、“粤语”事实上是广义上的“岭南语”(岭南地区语言),而非特指“广东话”。 就像英语一样,不是特指英国。粤语英文作“Cantonese”、日文写成“_东语”,即一般人俗称为“广东话”。

3、粤语的含义比普通话更广,词性更活。粤语惯用单音节词,但大部分现代汉语为双音节词。另外,粤语在口语和书面语都保留很多古词、古语。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粤语

第2个回答  2019-02-26
粤语起源于古广信--今之广西梧州
1995年初,<<语言研究>>杂志发表了两位语言学家,中山大学教授叶国泉,广东省政府参事副教授罗康宁的论文<<粤语源流考>>,首次披露其”粤语起源于古广信--今之广西梧州,广东封开”的研究成果,在语言学界引起轰动.当年及次年,珠江文化研究会两次组织多学科的专家论证会,对此达成共识,取得一致的结论.此后,报道这一消息的新华社电讯传遍全世界,在世界华人中产生震动.
众所周知道,粤语发源于古广信.古广信就是今广西梧州,广东封开是广信县的辖地,而不是治所;岭南最早的“首府”设于今梧州;经灵渠通长江水系的漓江才有可能成为古代水上“丝绸之路”。依据:《前汉书》云:“苍梧……有漓水关”;“有漓水东南至广信”。传统的说法,包括权威的《辞海》、《辞源》及著名的典籍和近、当代专家学者的说法,均指古广信就是苍梧郡治的今广西梧州市。虽然有些古籍也曾指说广信是在今之广东封开(封川、封州),但不为大多数严谨的古代史家和今近学者所取。例如,被唐宪宗称为“博闻强学,知历代沿革之要”的曾任唐岭南节度使的杜佑,其史学名著《通典》,说到“封川”、“封州”时,均从晋代说起,此前之沿革均只字不提。
当年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在距今2115年前,平定了南越国吕嘉之乱,完成了南中国归汉的统一大业,重赏立功将士,下令将南蛮之地的岭南划分为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儋耳、珠崖九郡,辖地包括今之两广。五年后,即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将统辖整个岭南九郡的交趾刺史部设在苍梧郡治的广信,使之成为整个南中国的首府及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公元309年之后,汉献帝设立交州,交州牧和交州剌史并设治所于苍梧郡之广信,那时尚未有广州之名。
苍梧郡地处今两广版图的中心,辖地相当于今之梧州、肇庆、贺州三地区。北有桂江(漓水)经灵渠通湘江连接长江水系。横贯两广的岭南母亲河珠江的主流西江,穿郡城而过。统领这一大片南中国土地的首府广信,其地位显然就十分重要。
苍梧古郡和古广信有什么了不起?两汉四百多年间,先后出了“三陈六士”为首的一批政治、经济、文化学术和宗教的精英,尤其“三陈六士”,更是享誉全国,堪称一流,无愧为领袖、先驱、核心的人物。“左氏远在苍梧”当时全国学术界的这一定评,足见南蛮之地的岭南在全国学术界的崇高地位。当时的苍梧故郡,不仅是岭南文化的发祥地,还是全国学术文化一时之中心和顶峰,可谓辉煌矣!
今天研究岭南文化,就离不开苍梧故郡和古广信。
苍梧郡治即今广西梧州,这是大家公认的,古今并无疑议。
汉族文化及语言也就从广信逐渐向东传播,粤语也逐渐成为西江流域至珠江三角洲一带的通行语言。粤语形成了具有自己的特点,又有一定流通范围之后,便停止了接受北方汉语的进一步同化,甚至对这种同化产生抗拒作用。而中原汉语受北方游牧民族语言的影响,与较多地保留隋唐以前中原汉语的粤语与拉开了距离。
粤语从广信东传时,具有相对稳定性,已停止接受中原汉语的进一步同化,突出地表现在它对客家话的态度上。客家人从中原进入岭南,在唐末与宋高宗南渡时形成高潮。那时,岭南原来的汉族移民势力已十分强大,控制住珠江三角形及西江两岸平原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因而新迁来的客家人只能定居在岭南山区。本来,客家话在当时要算是较标准的中原汉语,但传入岭南之后却无法同化已经形成自己特点的粤语。相反,根据文化传播“穷学富”的原则,有些地区的客家话受粤语的渗透,成为“双方语言”,甚至成为粤语区.据调查.全世界有三个城市的粤语是最标准的,他们是香港,广州和梧州~~
又说粤语各次方言区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广州话为中心,以珠江三角洲及西江两岸的市县,包括梧州市,还有香港、澳门的话语为基础,这是粤语系统中最为通行的主体方言。第二层次是属于珠江或西江流域的外围或边远地区,其中包括东莞、增城、从化、清远、云浮、罗定、交州、化州一带,以及岑溪、玉林、南宁等地。这些地方的方言与广州话比较起来,虽有各种不同的特点,但语音、词汇共同点仍然较多,大同小异。第三层次是非珠江或西江流域的粤语片,包括粤西的阳山、连县等,粤中的新会、台山、阳江等,广西的合浦、灵山等地,这一非西江流域的粤语,无论在语音还是语汇方面,跟广州话都有较大差别。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8-02-14
粤语不是古粤地的土产,而是中原语言与当地语言结合的产物。秦汉以来,大量的中原移民顺潇水——贺水古道路交通线来到岭南,并在西江中游一带定居、繁衍,并保留着他们所来处的中原古汉语。今天的封川话仍较完整地保存了古汉语浊塞音声母系统,这种现象在广东粤语各种层次方言中是特有的。封川话的例子:[b]包本婆别[d]多完桃洞[g]歌根葵共,其中包括《切韵》古浊塞音并、定、群母字和古清塞音帮、端、见母字,古并母与帮母字读为[b],古定母字与端母字都读为[d],古群母字与见母字都读为[g],同时,封川话没有[p][k],有[t]但不是来自古端母而来自半精母,例如“左”(to),“最”(tui),“作”(tok)。因此,《切韵》古帮、端、见母都读为浊塞音,与古并、定、群母合流。专家们认定:在《切韵》之前,大约是汉至南朝这一时期,中原汉语就已经传入封川,并逐渐偏离中原汉语发展的轨迹而形成为一种方言,其表现之一,就是它的浊塞音声母没有经历“清化”的过程。因此,从今天的封川话,我们可以窥见早期粤语的某些面貌,这是粤语起源于封川话的直接证据,所以说封开是粤语的发源地。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09-29
粤语的起源分别有源自北方中原的雅语与源自楚国的楚语等说法。
汉代至唐宋,中原人源源不断地迁徙岭南,促进了粤语的发展和定型。元明清以来,粤语的变化较小。不过语言学家李新魁先生认为“粤语最早的源头,是楚人南迁、楚语南来所导致的结果”(李新魁《广东的方言》),现代粤语的语音面貌表现出了与隋唐汉语共同语十分接近的现象。
封开是最早的粤语中心,粤语从这里沿江传播到肇庆和广州,形成以西关音为正宗的广州话。隋唐时期,粤语进一步扩展到整个西江流域及珠江三角洲,凭借西江水系而向东、西、南传播,形成以广州为中心的分布格局。
扩展资料:
粤语的分布
粤语在中国主要分布在广东省粤中、粤北和粤西南地区,香港、澳门和广西东南部等地区。
海外地区包括东南亚的新加坡、印尼、圣诞岛、马来西亚、越南、以及北美、英国和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华人社区中广泛使用。
粤语的地区分布上的突出特点是沿江分布:以广州、香港为中心,分四条渠道向东、西、南扩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粤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