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过心脏疾病的人,平时应该怎么锻炼?

心脏不好的人适合做什么运动 ?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是防治心脏病的有效手段之一。要保护心脏,我们建议以下一些锻炼方式:

体育锻炼表

1.散步:散步可以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外周血管扩张,具有增强心功能,降低血压,预防冠心病的效果。对于参加运动时会引起心绞痛的人来说,可以改善病情。每次散步可坚持20分钟至1小时,每日1~2次,或每日走800~2000米。身体状况允许者可适当提高步行速度。

2.慢跑:慢跑或原地跑步亦可改善心功能。至于慢跑的路程及原地跑步的时间应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不必强求。

3.太极拳:对于高血压病、心脏病等都有较好的防治作用。一般而言,体力较好的患者可练老式太极拳,体力较差者可练简化式太极拳。不能打全套的,可以打半套,体弱和记忆力差的可以只练个别动作,分节练习,不必连贯进行。

体育锻炼注意事项:

1.任何人,如果在运动结束10分钟后,心跳次数每分钟仍在100次以上,则不应再加大运动量,应根据情况适当减少运动量。

2.运动量应从小到大,时间从短到长,循序渐进。

3.进餐与运动至少间隔1小时以上。

4.运动最适宜的温度是4℃-30℃。

5.运动时若出现头晕,头痛,心慌,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时,应立刻停止,必要时需就医。

此外,有一点要提醒大家,不宜清晨锻炼。根据国外学者测定,上午6时至9时是冠心病和脑出血发作最危险的时刻,发病率要比上午11时高出3倍多。另外,人体在上午时段交感神经活性较高,随之而来生物电不稳定性增加,易导致心律失常,可能出现室颤,引起猝死。还有,人的动脉压在上午较高,增加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可能性,导致急性冠脉综合症状的发作。所以,大家在进行体育锻炼时,要避开心血管事件“高峰期”,将时间安排在下午及傍晚进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24
心脏病患者适合怎么运动?

1、做好心率检测工作

适当的运动是可以调节心脏病患者的心脏供血能力的,如果患者心脏供血的能力得到了提高,那么其出现血管阻塞的几率就会有所降低。因此,心脏病患者是需要做运动的。不过,在做运动之前,此类患者需要买一个心脏测速仪,以便随时监测心脏的跳动速率。因为一旦患者的心脏跳动速率过快,那么可能会引发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的状况,进而就可能会引发心脏骤停的状况发生。

2、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

心脏病患者在刚开始做运动时,最好选择舒缓的运动形式,并且要根据自身的反应来调整运动的时长。比较舒缓的运动方式有游泳、健身操、瑜伽和慢走等。当患者在运动之时,出现了脸部发热、涨红的状况之时,就需要停止运动,因为此刻就是其运动时长的最大限制。

3、放松肌肉

对于做完运动的患者来说,并不是说就可以直接坐下来休息,他们需要去放松自己的肌肉,这样才能够让身体处于舒缓的状况之中。一般放松的方法就是深呼吸配合着拉伸四肢,然后在做腹前屈和后屈,最后在做腰部和头部的放松动作。

4、补水

心脏病患者在运动的过程之中,需要适量的补水,以防因流汗过多而出现身体极度缺水的状况。因为一旦身体缺水严重,那么患者的心脏功能就会受到阻碍,进而就会影响其心脏的舒适度。

总而言之,对于心脏病患者来说,适当的运动对他们身体的好处是有很多的。故,患者一定要选择恰当的运动形式去坚持做锻炼。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1-24
很多人被确诊为心脏病之后,就觉得自己应该好好休养,就不敢参加体力劳动和体育运动,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行为。心脏病人在平时也是需要进行运动的,如果长期不运动,会降低心脏功能,那么就会导致全身的血液循环,会引起病情恶化。所以心脏病人在平时应该适当的进行运动,是有利于病情好转的,但是一定要掌握正确的运动方式,需要遵循运动原则。

那么心脏病人运动需要遵循哪些原则?
一、切忌憋气
心脏病患者在平时运动的时候,应该选择一些低强度的运动方式,而且应该选择有氧运动,在运动过程当中一定要避免憋气。因为憋气会导致胸腔压力迅速升高,会影响心脏的充盈,最后就会导致心脏外周供血不足。如果心脏病患者本身就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供血不足,那么就很容易出现心绞痛和脑出血等并发症。
二、 适合有氧运动
心脏病患者在平时不要选择高难度的运动方式,应该尽量选择散步和慢走和瑜伽等有氧运动,还可以选择爬楼梯等运动。但是心脏病患者要避免选择举重和俯卧撑以及仰卧起坐等运动方式,因为这些运动的强度比较大,必须通过憋气的产生爆发力,是很容易出现意外的,所以不适合心脏病患者。

三、 延长热身时间
不管是健康的人,还是心脏病患者,在运动之前都需要进行热身活动,但是健康人在运动前热身活动只需要5到10分钟左右,而心脏病患者应该延长到15分钟到20分钟左右。热身活动最好是从下肢和大肌肉群做起,这样能够增加人体的血流量,再做上肢和手部肌肉运动,但是运动幅度不应该过大。
四、 若有不适,逐渐放慢动作
在运动过程当中,如果出现了头晕和冷汗以及胸痛胸闷等症状时,就应该停止运动,以免出现意外。但是要注意不能够马上停止运动,最正确的做法是应该逐渐的放慢,等到症状缓解了之后,再进行休息,否则很容易导致身体无法适应而出现意外。

五、早晨6~8点运动
夏季天气比较炎热,但是在早晨6到8点是一天中比较清爽的时间,这时候比较适合心脏病患者运动,在运动前应该适当的补充一些水分,以免运动后出现缺水的现象。
六、运动强度根据心率决定
其实心脏病患者运动时,要达到目标心率,才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如果超过了目标心率,就意味着运动量过大,就会出现不必要的伤害。所以心脏病患者最好是每天坚持半小时左右的运动,这样能够有效的稳定病情。
第3个回答  2020-11-19
针对单一管腔狭窄,放置支架后,运动对整体状态有好处。规律运动能增强体力、活动能力,增加心脏和肺的工作效率,改善冠状动脉血流,调节血压和心率,使其趋于平稳。此外,运动还可以减少血小板聚集,增加纤溶性,减少心肌梗死和中风的几率,身体会越动越健康。
有很多心脏病患者都不敢动,我们将这类人称为‘心性致残’。其实,越不动,他们的身体状况越差,不仅会导致血液循环受阻,还会因血液淤滞,造成静脉、动脉血栓,严重者可能导致肺栓塞。所以,与其吃那么多药,不如多运动运动、出出汗,这是经济、理想的治疗方法。”“无论是患者,还是健康人,每天走8000~10000步,都是很好的锻炼方式。”
第4个回答  2020-11-24
心脏不好的人适合做的运动:

1、慢跑

慢跑或者原地跑步都有利于改善心肺的功能,从而提高了心脏对氧气吸收的效果,运动里程应该掌握在三公里左右,一个星期锻炼的次数不能少于五次,运动量每分钟心跳次数加自己的年龄达到170,最好是在下午或者傍晚进行。

2、快走

快走的运动量是介于散步与慢跑之间,尤其特别适合于心脏病患者,一般快走时每小时六公里,每分钟步行一百步以上,心率要达到一分钟一百次。

3、太极拳

心脏不好的患者可以打太极拳,这样有利于改善心脏的状况,一般来说体力较好的患者可以练老师的太极拳,体力差的患者可以练简化式的太极拳。

4、骑自行车

现在的自行车设计的比较合理,骑起来也是比较舒适的,还可以调节速度,有利于方面调整负荷量和运动量,适当的骑自行车有利于心脏的吸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