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告诉我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染尘埃" 这首诗的名字是什么 出处哪里 什么意

如题所述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菩提本无树’:菩提是个觉道,又有什么树呢?若有树,那菩提就变成物,而有所执著。菩提本来什么也没有,你说你觉悟了,但觉悟是个什么样子?是青色?黄色?红色?白色?你且说个样子出来,看看它是无形无相的。

‘明镜亦非台’:你说心如明镜台,其实根本没有个台,若有个台则又有所执著,所谓‘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怎么还要有个台呢?

‘本来无一物’:本来什么都没有,也没有一个样子,也没有一个图,或一个形相,所以根本什么也没有。

‘何处惹尘埃’:既然什么都没有,尘埃又从那里生出呢?根本就无所住了。

这首偈颂主要是从‘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出,要没有一切执著,也就是佛所说的意思:‘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这个地方就教人没有执著,你执著它做什么?你执著它将来是不是就能不死呢?到你死时又执著些什么?

佛对我说:你的心上有尘。我用力地擦拭。
佛说:你错了,尘是擦不掉的。我于是将心剥了下来。
佛又说:你又错了,尘本非尘,何来有尘!
我领悟不透,是什么意思?
我想这是从神秀和慧能那两个偈子引申出来。
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的确,要能够参透这两个偈子的确很难,就是正确的理解也不易。 参悟不透...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
众生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
要时时不断地将它掸拂擦试,
不让它被尘垢污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原本就没有树,
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
本来就是虚无没有一物,
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现在只能从字面上去理解它,惨悟不透!
心本无尘,尘即是心。无心无尘,人便死。
我曾经思考过一个问题: 人觉得一个东西好吃,事实上嗅觉比味觉占更大的比重
所以象狗这样嗅觉灵敏的生物,在饮食上远比我们快乐。这样的想法到底对不对……如果错了……错在哪里?

其实尘在外,心在内,常拂之,心净无尘;
尘在内,心在外,常剥之,无尘无心;
心中有尘,尘本是心,
何畏心中尘,无尘亦无心?

正如慧能所说的:仁者心动

又如道家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

它们的道理是一样的……

佛家讲究万物在心,追求修世

道家讲究无牵无挂,追求避世

佛家想超脱今世,道家则是修行今世,而追究其原理来说都是一种修行

而最楼上的说的是一种超脱

却不是刻意的寻求

主旨在心

世间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
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http://www.baidu.com/s?wd=%C6%D0%CC%E1%B1%BE%CE%DE%CA%F7+%C3%F7%BE%B5%D2%E0%B7%C7%CC%A8+%B1%BE%C0%B4%CE%DE%D2%BB%CE%EF+%BA%CE%B4%A6%C8%BE%B3%BE%B0%A3&cl=3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05-08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世间本无事 何处惹尘埃
[佛教故事-禅语典故] 菩提本无树慧能千里迢迢赶到湖北的黄梅山,拜五祖弘忍为师学禅。五祖见了他后就说:“你是南方之人,也能成佛吗?”。慧能回答说:“佛性也分南北吗?”五祖无言以对,便留他下来,在后院做碾米、打水的杂活。很久过去了,也不见五祖重视他。但他心中一点怨言也没有,他想,佛性恐怕也不分打坐和挑水吧。很多年后,五祖年龄大了,就有心选一个传法之人。于是,在一天的下午,他召集所有的弟子,对他们说:“你们都将自己多年证悟的结果写成偈子,我要看谁真正悟道了。我要将衣钵传给这个悟道的人。”五祖的大弟子神秀被认为是最有希望成为衣钵传承之人的。于是,很多人都注视着他,争着去看他的偈子。有的人甚至根本没想去作偈子,而是等着看神秀的参悟。不几天,神秀的偈子就传遍了整个寺院,他就将它写在醒目的墙上。偈子云:身如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这样的偈子引来一片叫好之声。本来有的人写好了自己的证悟,也不好意思再拿出来。很快,这就传到了慧能的耳中。慧能听了后,就告诉身边的僧人说:“这首偈子还行,但并未真正悟道。”这件事也传得很快,连五祖都惊动了。在大家的一致要求下,慧能说出了自己的偈语。他说的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无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人们这才信了这勤杂工所说的话,人们将慧能的偈子写上了那面墙,当然,擦掉了神秀的那首。
禅的智慧:
禅是一种超脱的学问,以一种大空明的心境体会着世界的本真形态,从而达到一种绝对的超脱和通透。心中无执,无物,何以染尘埃呢?这一首偈子,还出现在《红楼梦》中,林黛玉和薛宝钗解救贾宝玉的执迷时,就写下了这首偈子。
禅的知识:
慧能大师(638 — 713),广东岭南人,佛教禅宗南宗的开创者,也是禅宗的第六祖。俗姓卢,俗家时只是一个砍柴人,后投禅宗五祖弘忍门下,因一偈成名,得承禅宗衣钵。676年,在广州法性寺正式受戒,传法;后于韶州(治今广东韶关市)曹溪大倡顿悟法门,创立禅宗的南宗,传承甚广,被称为禅宗正系。死后,弟子们编集其语录,为《六祖坛经》。

参考资料:http://bbs.zhenshui.com/dispbbs.asp?boardID=253&ID=63065&page=1
第2个回答  2006-05-08
这并不是一首诗,是佛家里叫做偈的东东,也就是参禅悟道后的一点心得,相传是六祖慧能所作,与六祖慧能同时期的北派著名禅师曾出一偈:“身似,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试,勿使惹尘埃。”慧能本是一农夫,在寺里烧火,他请人再附一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意思么可以对照两偈来看,慧能所作就是针对神秀的.
第3个回答  2006-05-08
是佛猪写的 叫六猪站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