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湖北黄冈3.2级地震,地震来临时有什么征兆吗?

如题所述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10月11日8时27分在湖北黄冈市黄梅县发生3.2级地震,震源深度8千米,震中位于北纬29.79度,东经115.84度。 

地震来临前真的会有的征兆 

1井水外涌

地下水包括井水、泉水等。主要异常有发浑、冒泡、翻花、升温、变色、变味、突升、突降、泉源突然枯竭或涌出等。

2动物反常

动物过度兴奋、惊恐不安或行动迟缓。比如牛、马惊慌不安、乱闹乱叫;鱼成群漂浮、跳出水面等。

3雾气出现

地震前出现来自地下的雾气。这种雾气具有白、黑、黄等多种颜色,有时无色,常在震前几天至几分钟内出现,伴有怪味、声响或带有高温。

4地声异常

当地震发生时,有纵波从震源辐射,使空气振动发声,就像炮响雷鸣,或者重车行驶、大风鼓荡等。

5地光异常

地震前来自地下的光亮,以红色与白色为主。形态各异,有带状、球状、柱状等。多在震前几小时到几分钟内出现,持续几秒钟。

6电磁异常

家用电器如收音机、电视机、日光灯等出现异常。

收音机失灵、日光灯自明、电子闹钟失灵等。还包括电机设备工作不正常,如微波站异常、无线电厂受干扰。

不过专家也提醒,地震并不是产生这些异常的唯一原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地震预测难在哪儿

高原认为地震预测的难点主要在于,地震的原因复杂,很难区分哪个因素是触发地震的最后一根稻草。

他说道:“有人形象比喻,地震就是地球的癌症,地震预测就是诊疗这个地球癌症的解决方案。准确的地震预测很难,套用一句常说的话‘地震预测是世界性难题’。”

我国地震工作者在预测年度地震危险性分析方面有一定的科学认识,但预测“何时何地有多大” 的地震可能性,难度太大,准确率不高。

王根厚认为,地震难预测跟下面3个因素相关。

第一,地震本身的复杂性

孕震过程是非线性的,其演化途径和结果不是唯一确定的,它存在多种可能性。就好比给篮球打气,气体超过强度就会爆炸,但很难确定会在哪处破。

第二,地壳深部的不可入性

地震发生在地下十几、二十几公里的深度,迄今我们只能通过地表观测获取震源信息,用这种不充分的资料反演地下的动态过程十分困难。

第三,大地震是稀少事件

一般而言,大地震的复发周期为数百年乃至数千年,限制我们对地震观测的资料积累。

如何提高地震预测能力

如何提高地震预测能力?高原坦言,全球的科技工作者还在探索中。

总之,只要立足于扎实的基础研究,有一支努力而富有求实探索精神的科研队伍,有一个开放宽松的科研环境,还有国家与民众对地震预测研究工作的支持和理解,地震预测终究有解决的时候。

此外,重视地震预警(地震发生后,抢在地震波传播到设防地区前,向设防地区提前几秒至数十秒发出警报)也是减少地震灾害的关键,日本开展地震预警比较早的国家,中国也在努力开展这项工作。

此次成都市提前71秒收到地震预警信息。

新疆地震与四川地震理论上无关

王根厚表示,四川地处印度河和亚欧板块交界处,本是板块活跃地带。九寨沟处于龙门山构造带,地处四川盆地周边,极为不稳定,因此地震高发。

从小的构造带上来说,新疆精河与九寨沟县处于不用的构造地带,从理论上来说,可能没有诱发因果关系。

地震之后,环境会有哪些变化

泥石流与岩石破坏、降雨密切相关。地震作用致使岩石更易破碎、松动,会提高泥石流发生的概率。地震后更要注意余震、山体滑坡、建筑物垮塌、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9

地震,是由于地壳水平或垂真方向上的剧烈运动,所造成的地震动。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和公转,同时地壳内部也在不停地变化。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于是便发生地震。根据地震的成因,可以把地震分为以下几种: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诱发地震、人工地震。

近年来,地震频繁发生,如10月11日,湖北黄冈市黄梅县发生3.2级地震,震源深度8千米,震中位于北纬29.79度,东经115.84度。这次地震超出了省区范围,影响到了江西省九江市。

那么,地震来临有什么征兆吗?

迄今为止地震预测方法主要有3类:地震地质、地震统计和地震前兆。地震前兆指地震发生前出现的异常现象,岩体在地应力作用下,在应力应变逐渐积累、加强的过程中,会引起震源及附近物质发生如地震活动、地表的明显变化以及地磁、地电、重力等地球物理异常,地下水位、水化学、动物的异常行为等。地震来临的几种常见前兆有:水异常、地声异常、地光异常、电磁异常、生物异常。

还有一种前兆叫地震云。"地震云“理论受到了一些学者的认可,据某些学者的研究,地震云主要有以下一些特性,包括地震云所携带的信息、地震云的成因以及地震云的形态。

一、地震云所携带的信息

1、是否有地震:据气象观测报道,在某些中强地震发生前,在其周围地区的天空中,一般在凌晨或傍晚会出现形似稻草绳状或条带状的云,这种长蛇状的云,如果在天空中较长时间不消失,这预兆当地将可能发生有感地震。

2、地震时间强弱:地震云持续的时间越长,则对应的震中就越近,地震云的长度越长,则距离发生地震的时间就越近,地震云的颜色看上去越令人恐怖,则所对应的地震强度就越强。

3、地震的地点方位:一般认为震源大体就在跟地震云相垂直的地方。如果在一次较大的地震之前,各地普遍出现了地震云,两位相隔很远的观察者都看到这种云,他们联系一下,各自报出观察到的地震云的方向,画在地图上,那么,这两条云的垂线的交点,就是将要发生地震的地方。经中外气象有关人员验证,这一结论基本是“可靠”的。

二、地震云的成因

1、热量学说

地震是两个大陆板块移动而导致的一种运动过程。板块之间相互挤压和分离,导致彼此之间有大量的能量粒子释放。大量的能量粒子集聚在板块之间,它们会穿过岩石,到达地面上方。因此,上方的空气会吸收大量的能量粒子,能量粒子在原子核引力的作用下,进入原子内部,原子体积开始变大。 因为引力的值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所以原子核对原子的整体引力会减小,因为原子的体积变大了,所以原子整体处于一个不稳定的状态。当周围的气流流动大或温差变化大的时候,水分子相互碰撞,打破这种原子整体的不稳定性。原子发生变形,原子核产生引力收缩,大量的能量粒子被压缩释放出去。大量的能量粒子的释放,即发出不同的颜色。

2、电磁学说

地震前岩石在地应力作用下出现“压磁效应”,从而引起地磁场局部变化;地应力使岩石被压缩或拉伸,引起电阻率变化,使电磁场有相应的局部变化。由于电磁波影响到高空电离层而出现了电离层电浆浓度锐减的情况,从而使水汽和尘埃非自由的有序排列形成了地震云。 

3、核辐射说

早期核物理学家使用云室(cloud chamber)探测核辐射,利用纯净的蒸气绝热膨胀,温度降低达到过饱和状态,这时带电粒子射入,在经过的路径产生离子,过饱和气以离子为核心凝结成小液滴,从而显示出粒子的径迹。地球的大气,其实可以看做是一个简陋的云室,当地球内部产生辐射时,大量穿透力极强的离子穿过地壳进入大气,在适宜的条件情况下,水滴沿辐射轨迹凝聚成云,这就是所谓的“地震云”。 

事实上对于地震云的形成原因众说纷纭,在国际上对地震云的研究也还较为表面,至今没有一个共同观点。现在西方和日本学术界对地震云就抱有不可信与伪科学的态度。

第2个回答  2020-10-16
地震来临前有可能会出现一些极端的天气气候,并且很多动物在地震来临前也会变现很异常,比如一些家里养的动物会行为反常,或者比较狂躁容易一直大叫,还有的动物会没有精神。
第3个回答  2020-10-16
地震在来临之前是有许多的征兆的,比如许多小动物会有与平时不同的表现,小狗会狂吠,小猫会到处乱窜,还有井里的水会变浑浊。
第4个回答  2020-10-20
地下水有异常,由于地壳运动,地震的时候地下水会冒泡或者温度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