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医德,医德的根本宗旨和特点是什么

如题所述

医德是调整医务人员与病人、医务人员之间以及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种职业道德,是一般社会道德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的特殊表现。

医德就是从医疗卫生这一职业特点中引申出来的道德规范要求,它主要调整医务人员与病人、医务人员之间以及与社会之间三方面的关系。

医德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身心健康服务。

医德的特点:医德具有阶级性、继承性、自觉性等特点。

1、继承性:医德在其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具有继承性。历代医家在实践中形成了许多优良的医德传统,并根据医学科学的要求,从理论上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普遍、积极意义的医德规范,这是人类共同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应当批判地继承和发扬;

2、自觉性:医德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的自觉性。它不像法律那样具有强制性,通过国家专门机关保证其实施,而是靠社会舆论、习惯传统、各种教育,特别是人们的内心信念来起作用的。

信念就是一种自觉的力量,它能促使医务人员经常自觉地用医德规范来检点自己,进行自我评价,由此协调与病人、社会的关系。医疗卫生工作中如无菌操作、消毒隔离等道德责任的实现,很多场合都有赖于医务人员医德修养和实践的自觉性。

要使自己成为医德高尚的医务人员,就必须在实践中培养和提高这种自觉性,树立牢固的医德的内心信念。

扩展资料:

医德是医疗卫生领域建设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医院管理中教育医务人员,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医疗质量必须抓好的极为根本的一环。

树立良好的医德风尚,对于促进医院和医务人员的优质服务,提高医疗质量,技术上精益求精,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人们的生命健康也产生重要的影响。

另外,医德修养与医德教育、医德评价相辅相成,是医务人员养成良好医德品质和实现人格提升的根本途径,是促进医疗卫生保健单位良好医德医风和医学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医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2-04

一、医德

医德是调整医务人员与病人、医务人员之间以及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种职业道德,是一般社会道德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的特殊表现。不同职业,由于担负的任务、职务的对象、工作的手段、活动的条件和应尽的责任等的不同,而形成自己所特有的道德意识、习惯传统和行为准则。

二、医德的根本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

三、医德的特点:

医德具有阶级性、继承性、自觉性等特点。

1、继承性

医德在其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具有继承性。历代医家在实践中形成了许多优良的医德传统,并根据医学科学的要求,从理论上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普遍、积极意义的医德规范,这是人类共同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应当批判地继承和发扬。

2、自觉性

医德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的自觉性。它不像法律那样具有强制性,通过国家专门机关保证其实施,而是靠社会舆论、习惯传统、各种教育,特别是人们的内心信念来起作用的。

信念就是一种自觉的力量,它能促使医务人员经常自觉地用医德规范来检点自己,进行自我评价,由此协调与病人、社会的关系。医疗卫生工作中如无菌操作、消毒隔离等道德责任的实现,很多场合都有赖于医务人员医德修养和实践的自觉性。

要使自己成为医德高尚的医务人员,就必须在实践中培养和提高这种自觉性,树立牢固的医德的内心信念。

扩展资料

医学职业道德是从事医学职业的人们在医疗卫生保健工作中应遵循的行为原则和规范的总和。因此,执业医师要达到医德医风的优良,必须接受医学道德教育和进行自我道德修养,并且要求做到:

(一)要提高对医学道德的基本原则的理解

要提高对医学道德的基本原则即不伤害原则、有利原则、尊重原则和公正原则的认识和理解,并用这些基本原则指导自己的职业活动;同时,要提高对医疗卫生保健实践中伦理问题的敏感性及运用上述基本原则分析和解决伦理问题,把医疗技术和医学伦理统一起来。

(二)要认真履行卫生部制定的医学道德规范

1.救死扶伤,实行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时刻为病人着想,千方百计为病人解除病痛。

2.尊重病人的人格和权利,对待病人,不分民族、性别、职业、地位、财产状况,都应一视同仁。

3.文明礼貌服务。举止端庄,语言文明,态度和蔼,同情、关心和体贴病人。

4.廉洁奉公。自觉遵纪守法,不以医谋私。

5.为病人保守医密,实行保护性医疗。不泄露病人隐私与秘密。

6.互学互尊,团结协作。正确处理同行同事间的关系。

7.严谨求实,奋发进取。钻研医术,精益求精。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术水平。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医德医风

百度百科—医德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6-02-03
  医德是调整医务人员与病人、医务人员之间以及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种职业道德,是一般社会道德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的特殊表现。不同职业,由于担负的任务、职务的对象、工作的手段、活动的条件和应尽的责任等的不同,而形成自己所特有的道德意识、习惯传统和行为准则。医德就是从医疗卫生这一职业特点中引申出来的道德规范要求,它主要调整医务人员与病人、医务人员之间以及与社会之间三方面的关系。
  医生与病人
  医务人员与病人的关系是医德关系中一个主要的方面。医疗卫生工作必须为病人服务,医务人员的最高职责就是与疾病、不卫生作斗争,保护和增进人们身体的健康,医德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人命的安危。明代龚廷贤说:“病家求医,寄以生死”,说明医务人员与病人这一医德关系是生死所寄,性命攸关的,它涉及千家万户,男女老少,各行各业,管着每个人的生老病死,影响面很广。

  医生之间
  医务人员之间的道德,是医德关系中处理好医务人员与病人、社会之间关系的重要前提和保证。一个医院,要形成优良的医风、院风,就必须用医德来协调医务人员相互之间的关系,依靠各方面的团结协作,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配合,使整个工作有机统一地、有节奏地、有成效地进行。医院只有以高尚的医德来协调医务人员之间的关系,才能使医疗工作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医生与社会
  医德还表现在医务人员与社会的关系上。现代医疗卫生已发展成为社会性的事业,社会功能已大大扩展和加强。医院和医务人员的道德观念不仅要考虑到某一病人的利益,对某个病人负有道德责任,而且要顾及整个社会的利益,对社会和群体负有道德责任,使这两方面达到统一。
  每个医务人员都必须在道德上懂得善恶、美丑、是非、荣辱,以及在情操、举止等方面应有的品格素质,遵循高尚的医德行为准则来协调上述几方面的关系。
  特点
  医德具有阶级性、继承性、自觉性等特点。

  继承性
  医德在其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具有继承性。历代医家在实践中形成了许多优良的医德传统,并根据医学科学的要求,从理论上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普遍、积极意义的医德规范,这是人类共同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应当批判地继承和发扬。

  自觉性
  医德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的自觉性。它不像法律那样具有强制性,通过国家专门机关保证其实施,而是靠社会舆论、习惯传统、各种教育,特别是人们的内心信念来起作用的。信念就是一种自觉的力量,它能促使医务人员经常自觉地用医德规范来检点自己,进行自我评价,由此协调与病人、社会的关系。医疗卫生工作中如无菌操作、消毒隔离等道德责任的实现,很多场合都有赖于医务人员医德修养和实践的自觉性。要使自己成为医德高尚的医务人员,就必须在实践中培养和提高这种自觉性,树立牢固的医德的内心信念。

  作用

  精神文明
  医德是医疗卫生领域建设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医院管理中教育医务人员,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医疗质量必须抓好的极为根本的一环。
  医疗卫生工作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一项重要标志,它包括医学科学的建设和医学伦理思想的建设两个方面,都是不可缺少、不可分割的。认为治病只靠业务技术而忽视医德作用的观点显然是片面的,古今中外许多著名医家所以能博得广大病人和社会的欢迎,都是同他们的精湛医术和高尚医德密切相联的。医务人员在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的同时,还必须具有医德和精神文明,并且把它看作是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事实表明,树立良好的医德风尚,对于促进医院和医务人员的优质服务,提高医疗质量,技术上精益求精,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人们的生命健康也产生重要的影响。

  培养人才
  医德对于培养医学人才来说,也是重要因素。宋代的《省心录·论医》中指出:“无恒德者,不可以作医”。明代医生罗链著医书授给他的儿子,但有一天,他儿子喝醉了酒为人治病,罗链发怒说:“奈何以性命为戏?”就把他的医书烧掉了,没有再传给他的儿子。这说明古人在培养医学人才中对医德的注重。
  高尚的医德情操是医务人员开发智力,努力学习,勤奋工作,追求真理,发展科学的积极促进力量。它能激励医务人员为解除患者疾病而积极思考,刻苦钻研和忘我劳动,使医疗卫生工作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医德修养
  (一)医德修养的含义和意义
  1.含义:医德修养是指医务人员在道德方面所进行的自我教育、自我锻炼和自我陶冶的过程,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达到的医德境界。
  医德修养的目的:是使医务人员逐渐达到较高的医德境界。
  2.意义
  医德修养与医德教育、医德评价相辅相成,是医务人员养成良好医德品质和实现人格提升的根本途径,是促进医疗卫生保健单位良好医德医风和医|学宏章搜集整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二)医德修养的内容
  以第二单元医德原则、规范、范畴等提出的要求为主要内容。
  (三)医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1.根本途径和方法:坚持在医疗卫生保健实践中进行修养。
  2.具体途径或方法:坚持自觉地学习医德理论知识;有的放矢;持之以恒;追求慎独等。

  评价方式依据

  评价方式
  1.三种评价方式
  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
  2.三种方式的关系
  (1)相互区别:社会舆论和传统习俗是社会评价方式,是一种客观评价力量;内心信念是一种自我评价方式,是一种主观评价力量。
  (2)相互联系:三种评价方式相辅相成、相互补充,起到了全方位、多角度的评判、裁决作用;同时,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即医务人员内心信念的评价离不开医|学宏章搜集整理社会舆论和传统习俗,对个体而言,社会舆论和传统习俗的评价作用的发挥也必须通过医务人员的内心信念来实现。

  标准及依据
  (一)医德评价的标准
  1.医德评价标准的概念
  医德评价标准是衡量医德行为善恶的尺度。它是道德的善恶评价标准在医疗卫生保健实践活动中的具体化。
  2.医德评价的主要标准
  (1)有利:具体看医务人员的行为是否有利于病人疾病的缓解、治愈和病人康复,是否有利于社会人群的健康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否有利于宏章科学的发展。体现了有利则为善,反之则为恶。
  (2)自主:具体看医务人员是否尊重病人的自主权。体现了自主则为善,反之则为恶。
  (3)公正:具体看医务人员是否能公平、合理地分配医疗卫生资源,是否能在医疗卫生保健实践中一视同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病人等。体现了公正则为善,反之则为恶。
  (4)互助:具体看医务人员在医疗卫生保健实践和宏章科研活动中是否做到了互相支持、协作和帮助,以保证医疗卫生保健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促进宏章科学的发展。体现了互助则为善,反之则为恶。
  (二)医德评价的依据
  1.医德评价依据的概念
  在评价医德行为和活动时,用客观标准衡量什么以定善恶,即究竟是看主观动机或是看客观效果,是看主观目的或是看客观手段,还是综合起来辩证地衡量它们,这里的“什么”就是医德评价的依据。
  2.医德行为和活动中两对主要矛盾
  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主观目的与客观手段。
  3.科学的医德评价依据观
  医德评价应坚持动机与效果、目的与手段的辩证统一论,防止片面的动机论或效果论、目的论或手段论。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