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为什么写《蜀道难》

如题所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5

李白的《蜀道难》好就好在它气势恢宏,文章用典丰富,气韵悠长,体现了盛唐诗歌的特点,所以才会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

《蜀道难》开篇点题,直接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等于有了一个极高的起点,如果诗人没有一定的文学功底,很难在后面续写下有韵味的诗句,从诗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心胸,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李白这个诗人的豪迈情怀。

前半段一直在说蜀国的历史,从传说中的蚕丛、鱼凫开国,又用四万八千岁的时间概念,说明这是一片一直未开发的蛮荒之地,直接将读者拉回到亘古时期,紧接着就是五丁开山的神话传说,叙述了蜀道的历史。这一段是整首诗歌的开始,就直接将这首诗歌斗气是抬高到极高的层次。

很多世人不敢在开篇写得太过宏伟,就是因为怕出现虎头蛇尾现象,如果后面的文章不能够衔接,那么这首诗歌就会留下瑕疵,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种气吞山河的气势,也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把诗写得豪迈奔张。

李白恰巧就是一个非常豪迈的人,所以在叙述完蜀道的历史之后,都极尽蜀道艰难的描述,虽然很多词汇略显夸张,但是却给人如身临其境之感,让人不会去怀疑这些描述有什么错误的地方。

整首诗歌读起来让人觉得豪迈异常,仿佛身在丛山之巅,俯瞰蜀道艰难,又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豪情,热血在胸中流动,久久不能自已。

这首诗中有太多流传百世的名词佳句,因为又将蜀道的峥嵘与战争相结合,让人看到铁血的一面,这对崇尚强者的唐朝人来说,是一种非常大的激励,所以这首诗一下子就能流传开来,后世人读了之后也会有怀念之感。

唐朝是中国古代最强大的一个朝代,只有这样强大的朝代才能够孕育出诗人豪迈的情怀,就像现在,美国人身上总有一种莫名的骄傲,当时的唐朝人就会有这样的感觉,以身处大唐而自豪,以身为唐人而骄傲,所以盛唐的诗句没有那些绵柔的感觉,豪迈气势充塞其间,是那个时代最宝贵的财富。

自唐朝以后,中国的文学就变得更加婉约,比如哀怨缠绵的宋词和咿呀惆怅的元曲,早就已经不复盛唐的辉煌,文人们娇弱不堪,也就写不出这样让人热血贲张的词句,但是这并不妨碍人们怀念曾经的辉煌,所以唐诗一直被后世人所景仰,盛唐的李白就是其中最突出闪耀的一颗明星。

第2个回答  2017-11-04
对《蜀道难》的创作背景,从唐代开始人们就多有猜测,主要有四种说法:甲、此诗系为房琯、杜甫二人担忧,希望他们早日离开四川,免遭剑南节度使严武的毒手;乙、此诗是为躲避安史之乱逃亡至蜀的唐玄宗李隆基而作,劝喻他归返长安,以免受四川地方军阀挟制;丙、此诗旨在讽刺当时蜀地长官章仇兼琼想凭险割据,不听朝廷节制;丁,此诗纯粹歌咏山水风光,并无寓意。
这首诗最早见录于唐人殷璠所编的《河岳英灵集》,该书编成于唐玄宗天宝十二年(753年),由此可知李白这首诗的写作年代最迟也应该在《河岳英灵集》编成之前。而那时,安史之乱尚未发生,唐玄宗安居长安,房(琯)、杜甫也都还未入川,所以,甲、乙两说显然错误。至于讽刺章仇兼琼的说法,从一些史书的有关记载来看,也缺乏依据。章仇兼琼镇蜀时一直理想去长安做官。相对而言,还是最后一种说法比较客观,接近于作品实际。
有学者认为这首诗可能是天宝元年至三年(742至744年)李白在长安时为送友人王炎入蜀而写的,目的是规劝王炎不要羁留蜀地,早日回归长安,避免遭到嫉妒小人不测之手;也有学者认为此诗是开元年间李白初入长安无成而归时,送友人寄意之作。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