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心理特点有什么矛盾?

如题所述

青春期心理特别的最大矛盾就是,身体的快速发展和成长与心理上依然弱小和依赖带来的矛盾。如果仔细观察 ,就不难发现,十二三岁的青春期是一个人身体快速发育的时期。几个月不见,或者,半年不见,就从一个儿童成长为一个高高大大的 成年人的身体。有的,甚至,比自己父母亲还有高大,魁梧。但你去听他的声音,就会发现,还是稚声稚气的嫩头青。处理事情的方式方法,和成年人的成熟比起来,更是会带着他这一年龄的独有的也是正常的幼稚。

因为是在这样的一个特殊的心理成长阶段上,那也自然会带上这个年龄心理特点的明显的烙印。如,因为身体上的快速发育,受何尔蒙分泌的影响 ,自然就会萌生性的冲动,会对异性产生懵懂的情縤和好感 ,有些孩子会早恋,会偷尝身体的禁果。

那又因为社会常识的不足,对自身心理发展阶段的认知有偏差,这个阶段的孩子,也往往会犯一些错误。会出现不听话,出现所谓的叛逆。家长眼中所谓的不听话,只不过是因为,孩子觉得自己己经长大了,想试着自己作主。自然就不会对父母的话或建议,言听计从。他们想去自己探索这个世界的一切。这个时候,父母的管制基本只会带来孩子的反感和阻抗。这就导致了一个说法,当更年期遇到青春期,亲子关系 就会不得安宁。

其实 ,父母也是好心,只是在以自己的经验告诉孩子要如何选择。想让他少走一些弯路。但这个世界上,同一件事情,本来就不是只有一个选择,家长应该放下自己的权威感 ,放下自己为孩子好的自我意淫,只是去陪伴孩子长大,而不是拉着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向和节奏长大就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04

青春期的孩子,除了生理上的变化以外,更主要的表现在心理上的突然变化,一般来说孩子的心理特点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自我意识在青春期会出现质的变化。这个时期的孩子对于“自我”的体验和感受前所未有地清醒。如果说,儿童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基本是服从成人意见的,那么,青春期的孩子则完全不同了。他们对自己产生了强烈的兴趣,热衷于思考自己的优点、缺点、特点。常常显得很自恋,但同时又经常夸大自己的缺陷,最后还总因为自己的不够完美而沮丧。独立性增强。进入青春期以后的孩子总是希望得到他人的承认和尊重,希望摆脱成人的约束,渴望独立。为此他们总是会尝试做一些之前没有做过的事情,希望得到成人的认可和尊重。感情的变化非常显著。这个阶段的孩子们通常既多愁善感又喜怒无常。家长常常不知道孩子发生了什么,情绪咋就像六月的天气,说变就变了。这个时期感情的多变是与感情的深化共同发生的,在这一时期孩子们已经开始产生和感受到许多细腻复杂的感情。开始关注同龄人之间的交往。同龄人之间的关系是这一时期生活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任何一个青春期的孩子都不可能脱离同龄人的影响,总是将彼此之间的交往与认可看得极为重要。

第2个回答  2018-01-04

对于孩子来说,各方面仍然还不完善、不成熟,也不可真正的独立。比如还未形成相对稳定的个性,还没有善于把握真正的友谊,还没有成熟的感情世界,也还不能真正的与成人平起平坐,思维也还不够严谨,也许还不能真正的了解爱情。但是所有的这些变化和发展都在进行的过程中,而不是已经完成了的。这是孩子形成稳定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关键期同时也是充满了矛盾的阶段,孩子跟父母之间的关系也会在这个阶段变得敏感起来。父母要在孩子处于青春期的时候对于孩子有更多的了解,了解到孩子这个阶段的心理特点,是孩子在这个时期会出现的正常心理现象,提高跟这个阶段孩子的沟通技巧。而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在表达主权的时候,多跟父母讲自己的心底感受,双方在可以协商的氛围中进行沟通。

第3个回答  2018-01-04

美好的愿望与心理准备脱节的矛盾,几乎每个中学生都有美好的愿望,对未来充满着憧憬和向往。他们幻想做一个有学问、受人尊重的作家、工程师、医生、企业家、领导干部等等,而实际上他们当中有一些学习不是很努力的,他们过一天算一天,虽然他们的愿望是美好的,但他们追求的全是实现理想后的种种荣誉与享受,而对实现理想需要从现在做起,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却想得不多,做得不够,形成了美好的愿望与心理准备脱节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方法,就是教育学生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使他们明白,美好的理想需要艰苦奋斗才能实现。

第4个回答  2021-01-09

内心充满矛盾,是青春期孩子的一种表现,需要家长去开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