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概括我国科举制,不超过100字

科举制的进程,介绍名称等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读书人参加人才选拔考试的制度。它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代开始实行,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1905年9月2日,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1]
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为选拔人才资源,而设置的一种考试制度,让读书人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学而优则仕的一种制度。
科举制的殿试部分是由皇帝亲自主持、以分科考试形式录用人才的取士制度。魏晋以来,采用九品中正制,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为改变这种弊端,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他令各州推举人才,参加考试,合格的可以做官。隋炀帝时期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中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到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院试(即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以"四书五经"
为准,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参照朱熹《四书集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5-02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读书人参加人才选拔考试的制度。它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代开始实行,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1905年9月2日,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追问

废除的原因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5-04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读书人参加人才选拔考试的制度。它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故名科举。科举制从隋代开始实行,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其对对隋唐以后中国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教育、人文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积极意义
第一 科举使政府能从民间提拔人才,打破贵族世袭弊端,以整顿吏制,维护国家统治。
第二 相对于世袭、举荐等选材制度,科举考试无疑是一种公平、公开及公正的方法,改善了用人制度。
第三 于知识的普及和民间的读书风气,亦起了相当的推动作用。
第四 对周围国家也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消极意义
第一、由于统治者改变考试内容(到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院试(即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以"四书五经"为准,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参照朱熹《四书集注》)使科举成为束缚知识分子思想的枷锁。
第二、科举制度也产生了家庭悲剧。(出头之日便抛妻弃子)
第三,科举制度导致官场腐败(录取与被录取勾结形成党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