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教育功利化问题

如题所述

 摘 要:教育的功利化不仅破坏了人的培养规律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直接扼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忽略了孩子的全面教育。所以首先必须从全社会解放思想,引导建立新的幸福观和人生观,新的社会价值取向入手,同时加强孩子们的思想品德、情感和艺术教育,使传统的"科举"教育逐步过度到全民素质教育的正确轨道上来,为国家建设塑造出真正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1/view-6998418.htm
  关键词:教育功利化 艺术教育 价值观 素质教育
  今年两会的关键词是“改革”,而教育改革又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回顾这十几年来教育的发展,深感其功利化趋势不断加强的忧虑。作为一名有志青年,我受益于国内教育,又挣扎于此,所以想用自己的所感、所悟、所思,对国内基础教育的改革提出一点建议,以供商榷。
  一、现状
  只有强了教育,中华民族的复兴才有可能。而担负着塑造、培养国之少年的国内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却存在着很多不足和误区。一直以来国内教育都围绕着高考,重点考察知识的掌握和应对高考方面的训练,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依然一考定终身。尽管目前来说,这是相对公平的一种选拔,但也因考试内容造成的“重知识,轻实践”,“重记忆,轻思维”,“重继承,轻创新”的不足以及因成长路径狭窄而造成的对考试分数的多度重视和过度的竞争心理,使整个教育思想和环境变得急功近利。众多的学生为挤进重点、名牌学校而拼命、报各种特长班;家长为提高孩子成绩四处奔波,倾其所有;学校更是教育功利化的重要推手,因为成绩好的学校,便可以在抢夺生源中立于不败之地。在分数决定一切的环境下,其他的人格教育、心理教育、体育锻炼等素质教育自然都变成了浮云。而在背负着巨大学业压力的同时,少年们逐渐失去了童真、童趣和好奇心,身体素质逐年下降,精神世界变得越来越脆弱,敏感、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自立能力和自信心,依赖性强,甚至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情绪消沉和人际交往障碍。
  这样的少年注定无法在二十一世纪的人才竞争中超越自我,翱翔自如,更无法担负起国家未来的重任。所以教育功利化的改革刻不容缓,全面提高跨世纪人才质量已成为国内教育所面临的迫切任务。
  二、危害性及原因
  (一)教育功利化的危害性
  首先是破坏了人的培养规律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然而功利性的教育却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只要名利,不要事业。教书为赚钱,读书为考试等等功利思想和行为都在危害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在学术领域缺少大师级人物,产生不了诺贝尔奖获得者,教育难辞其咎。狭隘的教育功利化是影响教育健康发展的障碍之一,其具体表现为:过于看重结果而淡化过程;过于看重知识的吸纳而忽视能力的形成;过于看重学业发展而忽视健全人格的塑造;过于看重外在的形式而忽视内在的建设。而学校和家长的急功近利更助长了教育的功利性。我们的教育往往是幼儿园小学化,小学初中化、甚至高中化、高中时把研究生该学的东西都学完了,这不仅是摧残孩子,更违背了教育应该遵循基本规律。
  其次是直接扼杀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学校单一为了升学率、为了领导的政绩而无休止的挤压学生的各种时间,正如一些专家所说“中国的孩子不是输在起跑线上,是被累倒在起跑线上”,再加上社会和家庭对成绩的单一过分重视,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压力太大,从而导致许多学生逐渐对学习失去了兴趣,甚至相当一部分学生已经没有丝毫的学习兴趣!
  再次是忽略了孩子的全面教育,国内教育在基本的知识教育之外,或多或少地缺乏生活教育、生命教育、人格教育、心理教育等内容。玩沙子、捏泥人、看蚂蚁搬家,对孩子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的必要的营养素。离开了这些,没有童心,没有童趣,缺乏想象力,就很难培养出健全的人格。日前,全国人大代表、贵州大学校长郑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发现很多理工科学生没有情感,连孝敬父母的情感都没有。”其实这并不是个例。相当多的文科和理科学生都存在着人际交往障碍、情感冷漠、抗挫折能力低下、自信心、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不足等表现。
  (二)原因
  一直以来,“传宗接代,光宗耀祖”又是作为一个家庭成员的首要任务,独生子女是很多家庭精神的寄托和希望所在,尽管他们得到了更多的物质享受,但并不比父母辈幸福,他们感受到的是更多的压力:学业的压力,就业的压力,成功的压力。如今大家都把教育和将来的工作、生活、居住、收入以及名声等紧密联系在一起,认为读了大学,而且是要上名牌大学,找个好工作,才是王道。优质资源的有限和社会竞争的加剧使得大家都拼了命地去争取,从孩子到学校、家长都只在乎形式和结果,自然使教育变得越来越功利化。
  功利主义教育目标是以功利主义为主要价值取向,强调教育的功效和利益,以一种外在于教育的价值作为教育评价的标准。这样的教育目的背离了教育的本来意义,其最直接、最严重的后果就是造成了求教者的工具化.使他们丧失了德性的追求、批判的精神以及人之为人的精神性。教育的本质要尊重每一个个体,不能简单粗暴地用一种标准来衡量所有的孩子,更不能把他们变成工厂里的产品一样来加工、培育。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多次说到“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心灵与个体的自由,而不是给学生洗脑并统领学生。所以教育的改革应从选拔高级人才的单一性转向全民素质的提高上。承认不同,鼓励差异,引导人们从物质、娱乐的追求中走出来,学会诗意地生活,有情调地生活。
  三、对策
  (一)要改变教育的功利化,离不开社会大环境的净化。目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人生的意义常被遮蔽,甚至迷失。人的生活意义的缺失,技术主义、享乐主义与虚无主义成为了支配人们生活的根本方面。所以首先必须全社会解放思想,引导建立新的幸福观和人生观,新的社会价值取向。人人生而平等,每一项正当的劳动都值得尊重,每一个行业或工作仅仅是一种职业而已,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这可从尽快理顺我国高等教育的结构入手:使职业教育有相当的比例,有其应有的地位,受到社会的尊重。要考虑在9年义务教育后分流的可能性:部分学生直接进中等职业学校;部分学生进高中。高中毕业后可进一步分流:部分学生进高等职业学校;部分学生进大学。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可以就业,可以进高等职业学校,也可以进大学。让学生有可能依据兴趣,逐步走上最适合自己的道路。国家应从体制和舆论上鼓励学生走不同的路,360行,行行出状元,行行受尊敬。   (二)进行教育观念的改变,树立传承中华文明之教育思想,吸纳西方教学经验,逐步确立新时代中国教育思想理念。
  功利教育下的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大学生很多,但我们缺人才;我们有一些人才,但却没有理想和责任心;我们有一部分得力干将,可是却不知道追求什么。知识的教育是人才的根本,是科技发展的基础。然而光有知识是不够的,要成为有能力的才人,还必须具有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等。我们的人才结构出现严重失衡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现代教育体制思想问题。所以,对教育的改革改变理念入手:
  1.读书和做人是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文化知识的教育是一方面,而思想道德却是重点。教育的的目的不是升官发财?,而是服务社会,造福苍生,快乐自己。使传统的“科举”教育逐步过度到全民素质教育的正确轨道上来,提倡“有教无类”,因人而异,重智育,更重德育,同时加强体、美、劳、艺术的教育,而且要从兴趣入手,摒弃知识化、技能化的路线,;而教学灵活多变应成为现代教学的特色,并能走出课堂,进入社会生活,寓教于乐,寓教于生活。让孩子能够性格开朗,能够知道未来有灿烂的明天,毕业了第一次工资能够拿回家孝敬一下父母,这样脚踏实地的教育就是成功的教育。
  2.教育不能够离开感情,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必须以感情作为桥梁,作为纽带,才能产生教育的效果。教育离不开感情,感情最能教育人,最能打动人,最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对于教师,师风、师德应当成为首选,好的教育不仅仅是以理服人,更重要的是以情动人、以情感人。现在的儿童、少年,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联系少了,疏远了,淡漠了。所以培养学生健康的、丰富的感情世界,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内容。就像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说“教育就像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与碰触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3.加强艺术类教育
  在人的培养问题上,艺术教育有着独有的作用。它是一种感性的教育、情感的教育、非功利的教育,美的教育,也是一种快乐教育与游戏教育。艺术教育的特点就在于它不是强迫的,而是通过艺术活动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感情,让人愉快地受到教育,可很好地帮助青少年明是非、知善恶、识美丑,以“善”为美,以“德”为美,在这方面,是其他教育所不可替代的。教育尽管分为各式各样的门类教育,它们在发展人们的智力与能力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这些分门别类的专业教育、技术教育,主要是培养人的专业知识、实用技能,而不一定都能很好地促进人的完善。而艺术教育作为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不仅训练人的身体,还训练人的心灵。还着重于人的心灵的培育,它旨在促成人成为独立的、自由的与审美的人,进而成为身心合一的完整的人,最终成为真正的、有人性的人。
  这里所提到的艺术教育,是基础素质教育,它重视活动本身的育人要求和审美能力、艺术素质的培养,忽视艺术比赛的结果和成绩。而不是所谓的选拔尖子人才的专业艺术教育,因为专业艺术教育所面对的是极少数具有较高造诣和较高条件的学生,采取沙里淘金的淘汰方式进行培养,而非国民素质教育。而本文提倡的艺术教育则是通过通过艺术课教学和艺术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促进其身心各方面和谐全面发展的一种模式。
  总之教育的本质是提高公民的素质,树立起一个民族的精神情感。是灵魂的教育、文化的树立、境界的提升、眼界的高远,是事关中华民族千秋万代的事。我们的教育,着实应该少一些浮躁,多一些沉稳,少一些虚荣,多一些真实,少一些短视,多一些长远。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优秀、更全面的人才,使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