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时候有没有外卖员呢?他们是如何送外卖的?

如题所述

黄袍加身,终日大鱼大肉相伴,一旦暂失行踪,就有无数美女心急如焚。


没错,这句话描述的就是穿梭在大街小巷的“外卖小哥”,他们拯救了大半个城市的饿汉,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不管是嘴馋、工作忙、没时间做饭,一份外卖就搞定。烤羊腿、红烧肉、三文鱼等大量美食任选,结果转眼看到了干瘪的钱包,略微一思量:还是继续昨天的“米饭套餐”吧……


以前是没钱吃外卖,现在是没钱吃外卖。

大部分人表示:工(dou)作(li)太(mei)忙(qian),随便吃点就得了。随着这个行业不断发展,竞争也尤为激烈,“订外卖”也由最开始的“时髦”变成了现在的“对付一顿”。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早在几千年前的唐朝,就有了外卖的雏形,一直到民国,这时期内的“外卖”,

都保持着极高的饮食标准,从头到尾都是让人羡慕。大唐盛世,经济繁荣,餐饮行业自然随之兴盛,当时的民众在饮食方面也有很大的改善。


据《唐国史补》

记载:德宗非时召吴凑为京兆尹,便令赴上。凑疾驱诸客至府,已列筵毕。或问曰:‘何速?’吏对曰:‘两市日有礼席,举铛釜而取之,故三五百人之馔,常可立办也


大致的意思就是:唐德宗很突然的召见当时的京兆尹(一种职位)吴凑,后者在短时间内赶到,发现宴席早已摆好,问“为啥这么快?”。有人表示:长安‘东市和西市’有酒楼,俺们拿着锅碗瓢盆就把菜装来了,这三五百口子的宴席,根本不叫事儿。将“酒楼饭菜”用盆具装回家,以来招待客人,迅速又简洁,这绝对是在中华大地上,“外卖”最早的雏形。


宋朝年间最成功的一件事,莫过于打破“坊市分离”的制度。就如同“小区与夜市”合并一般,无论在“坊”还是“市”,都能开店设铺,人员增加,自然就对当时的“饮食文化”产生刺激。


据《癸辛杂识》中记载:隆兴间,德寿宫与六宫并于中瓦相对,令修内司染坊,设着位观,孝宗冬月正月孟享回,且就看灯买市。帘前堆垛见钱数万贯,宣押市食歌叫直一贯者,犒之二贯。时尚有京师流寓经纪人,如李婆婆鱼羹、南瓦张家圆子之类


意为宋朝隆兴年间的一次灯会上,宋孝宗派人到夜市里“订菜”回家吃,其中有“李婆婆鱼羹”、“南瓦张家园子”等菜品。这一顿,吃的皇帝是龙颜大悦,还给了赏钱,本来这些菜值100块,我给你200块。

这就相当于现在对外卖小哥的“感谢费”了,不得不说,毕竟是皇帝,一出手就是双份菜钱,阔绰程度一般人没法比。


说到“一般人”,《东京梦华录》里也有对他们的记载:

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菜

这就很好理解了,意思就是当时的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城里人”,家中几乎从不买菜,想吃饭?从酒楼里订就行了!


当时也没有手机,一般吃“外卖”有三种方式:让家丁跑腿,去酒楼中点菜,送到后再给钱。与酒店长期合作,也不用我催,到饭点了,就把饭送到家来。到了饭点,有商贩就将饭菜做好,沿街兜售,有人听到吆喝,就会从家里出来现买。送餐的大都是酒店的伙计,他们依靠双腿奔波于城巷间,手里拎着一大“食盒”,盒中放着“暖盘”:暖盘中间是空隙,出门前注入热水,以来对菜品保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21
据相关资料上介绍,从宋朝时就开始有外卖了。虽然那时没有手机,全靠打发人去传话,定下的菜肴可以用食盒装回来,或者酒店的小二亲自送过来。
第2个回答  2020-10-21
古代有外卖配送服务,宋朝的外卖小哥叫“闲汉”,还有上门做饭的厨娘。《梦粱录》《武林旧事》有明确记载,很多食店提供“逐时施行索唤”,“咄嗟可办”。
第3个回答  2020-10-21
有的。他们有食盒,而且一般有几层,上面有个盖子,只是保温效果不太好。
第4个回答  2021-06-29
没有的。他们只能是定期送的方式在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