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为什么能成为囤菜中的新宠?

不论是3月以来的上海疫情,还是近期北京突发的疫情,都催生出一波囤货热潮。而预制菜作为居民的囤菜新宠,又一次迎来爆发式增长。数据显示,3月份全国预制菜销售额同比增长超100%。不过,对于预制菜的未来发展前景,业内看法各异。一位互联网观察人士表示,“如果后期国内疫情形势好转或者疫情结束,预制菜的需求泡沫恐怕就要破裂了。”

第1个回答  2022-05-06
潜在的倍量增长空间

  预制菜指的是以农、畜、禽、水产品为原料,配以各类辅料,用现代化标准集中生产,经过分切、搅拌、腌制、成型、调味等环节预加工完成,再采用急速冷冻技术或其他保鲜技术保存的成品或半成品。

  预制菜最早出现在日本生活高度紧张、人口密度较大的大都市,快速的生活使得人们选择了更为便利的预制菜。

  当前中国也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生活节奏较之前出现了显著的提速,但是中国的预制菜发展程度明显低于日本,根据欧睿咨询数据,2020年中国大陆地区预制菜C端市场规模仅为日本同期水平的29%,表明中国预制菜行业仍然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我国预制菜起步相对较晚,初期受制于行业消费者认知不高、餐饮专业化分工程度低、冷链运输建设不完善等因素,发展缓慢,直到2014年外卖出现,外卖行业对效率的追求倒逼上游餐饮缩短制作时间,预制菜行业进入高速增长阶段。

  在国内,预制菜目前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初创期。

  根据欧睿咨询数据,2007年我国预制菜消耗量仅 101.13万吨,此时全世界和日本的预制菜消耗量为1276.58万吨和177.44万吨。到了2021年,我国预制菜消耗量达 174.72万吨,逼近日本预制菜消耗量211.86万吨,占世界预制菜消耗量的比例从2007年的7.92%提升至2021年的10.34%。

  预制菜为什么这么火?

  2007-2021年,世界、日本预制菜消耗量CAGR分别为2.03%、1.27%,而我国预制菜消耗量CAGR为3.98%,超越世界和日本的增速。根据Statista的数据,我国人均预制菜消费量从2013年的5.4kg增长到2021年的8.9kg,总体呈上升的态势,2013-2021年的CAGR达6.4%。

  此外,我国预制菜零售额总体呈上升的趋势,2020年在疫情影响下,线下餐饮受到限制,居家烹饪大幅增长,因此符合居家快节奏生活的预制菜零售额显著增加,2020年我国预制菜销售额同比增长了7.55个百分点。

  我国饮食习惯、文化和日本较为接近,根据日本的人均预制菜消费量来看, 2021年日本人均预制菜消费量为我国的2.65倍,我国尚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根据艾媒咨询,2021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预计为3459亿元,2023年将达到5156亿元,若未来中国预制菜市场增速保持稳定在20%,则在2027年预制菜市场规模将破万亿。

  02

  分散格局,遍地开花

  预制菜行业进入门槛相对不高,存在众多中小企业以及作坊式加工商,整体行业竞争格局十分分散,未出现具备一定规模的大单品,以及全国性龙头企业。新入场的品牌通常只有能力做到 1-2个系列产品,从B端流通市场或者C端线上切入,难以全系列、全渠道发展。

  目前行业主要参与者可以大致分为五种类型:专业预制菜企业、上游农牧水产类企业、传统速冻食品企业、餐饮企业、零售企业。不同团体各有优势,很难看清谁更有机会跑出来。

  专业预制菜企业通常在擅长的渠道深耕了多年,品类较为丰富,对渠道诉求更为了解。其优势在于聚焦某个菜系,产品打造上更贴近消费者需求,在某个区域拥有较密集的经销商渠道网络,但品牌局限在区域内,工厂自动化程度不高,B、C渠道之间转型或兼顾难度较大。

  味知香是专业预制菜企业中的代表,公司产品包括肉禽类、水产类及其他类,数量超过200种。其中牛肉类产品为主打,2020年收入 3.08亿元,占比达到50.15%。

  农牧水产企业拥有上游原材料优势以及成本优势,且深加工产品通常盈利水平高于原粗加工产品,这类企业的优势是对于原材料的特性更为了解,自动化规模生产能力以及研发能力较强。

  这种企业类别较多,一类是以鸡肉为原料,生产预制菜(鸡肉调理品)的肉鸡类/生鲜食品企业,如圣农发展、春雪食品、正大食品等;一类是以虾、鱼为原料,生产水产预制菜的水产品企业,如国联水产、佳沃食品等;还有一类是以猪肉等牲畜为原料,生产预制菜的屠宰企业,如龙大美食、双汇食品、新希望六和、金字火腿、得利斯等企业。

  传统速冻食品企业擅长打造标准品,多家生产基地具备规模化优势,渠道分销能力强。同时主营产品速冻食品对冷链物流要求也很高,因此其冷链物流能力也强于其他类型企业。但传统速冻食品与预制菜的渠道有所区别,这类企业原有渠道需要整合嫁接,且产品定制化能力不强。

  传统速冻食品企业参与者主要分两类,一类是擅长流通市场渠道布局的企业如安井、惠发,主要服务于小B类客户,一类是C端KA商超占比较大的企业如三全、思念。截止2021年Q3,安井食品菜肴制品规模达到了9.2亿元,同比增长126%,其中预计2021年预制菜产品收入达到3亿元。

  零售型企业也已经开始进入预制菜行业,通常选择OEM运营模式,如面向C端的盒马鲜生、每日优鲜、多多买菜、美团买菜、永辉超市等。这些平台的主要消费人群与预制菜C端消费者画像重合度高,所以切入市场更容易一些。

  餐饮连锁化率持续提升,外卖、团餐等新业态快速发展,餐饮降本提效需求推动预制菜在B端提升渗透率,消费升级叠加疫情催化,C端需求也逐步打开。目前预制菜正处于快速发展初期,行业空间广阔,行业玩家众多但缺乏全国性品牌,群雄逐鹿蓝海市场。相对而言,传统速冻食品企业更有可能成为全国化龙头,投资者可以仔细研究一下相关企业。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05-06
预制菜市场的火爆,除了有疫情客观推动的原因之外,跟消费者的青睐,也有很大的关系。换句话说,是消费者的带动,让预制菜细分市场出现了蓬勃发展。从社会层面看,生活节奏加快使得大家的工作时间偏长,下了班回家想要好好吃一顿饭,变得有点困难;从消费者层面看,现代人似乎“越来越懒”,尤其在快节奏的时代,总想找一些简单的方式解决吃饭问题。综合看起来,还在职场上拼搏的“职业宝妈”,是预制菜市场当中最受欢迎的群体。“职业宝妈”既要在职场上打拼,又要回家照顾好家庭。如果还是像传统的买菜做饭,的确有点两难。经过预制处理的菜品,减少了买菜摘菜的处理时间,能够快速做好一顿饭,又比点外卖更像样,这是非常受“职业宝妈”们欢迎的。调查数据显示,在消费者端(C端)用户购买目的中,节省时间是用户购买预制菜的主要目的,达71.9%,其次是美味和不喜欢做饭。而且从调查数据中还能看到,每天购买预制菜品的用户占8%,每周购买预制菜的用户占比达86%。八成用户已经形成每周购买预制菜品的习惯,说明对于预制菜的“依赖程度”大大加强。这也提示了,预制菜在C端存在较大的发展潜力。此外,单身人群也有一定的市场。数据显示,有27.3%的单身群体表示每月消费最多的领域是餐饮美食方面。68.1%单身人士表示一个人吃饭为常见的情况,其中32.9%的人表示,工作日以外的时间也以一人吃饭为主。一人食的情况下,选择点外卖的单身群体占比最高,占45.7%,其次是吃方便食品,占比42.7%。预制菜比起外卖来,操作方便,并且营养卫生效果更好。可以预见,单身群体同样是预制菜市场的潜在用户。
第3个回答  2022-05-06
我们先分析一下预制菜的竞争优势和现在的经济发展形势。就其竞争优势来看,预制菜的方便快捷干净卫生深受广大打工人的喜爱,具有非常大的受众群体。就现在的经济发展趋势,短期来看,在疫情的影响之下,多地就地过年已成为必然趋势,这会对预制菜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预制菜的消费需求肯定会在春节期间实现暴涨。长期来看,宅经济的催化之下,预制菜定会大有作为。

有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预制菜的市场规模是3459亿元,我们就按照每年20%的复合增长率估算,未来6-7年我国预制菜市场或将超万亿元规模,长期来看我国预制菜市场有望实现3万亿元以上规模。

但是,发展速度要匹配实力增长才会长久。有相关业内人士指出,现在我国的预制菜还处于发展的早期,行业集中度较低的情况下行业竞争没有那么大。同时,行业初期阶段所具有的比如缺乏行业标准、食品安全隐患以及品种较少等问题需要克服。
第4个回答  2022-05-06
恰好最近还下单了预制菜,刚好是推广做活动,有满减。民以食为天,预制菜恰是很多方便食品中的一个分支而已。它之所以火热,一来是它烹饪起来方便,所有的食材都搭配已好。二来是面对囤菜的特殊时期,越方便的食材还是让人用起来得心应手。

1、什么是预制菜。

第一次听说这个名字的时候,我还以为是哪个地方的特色菜,知道后来购买的时候才知道,它是已经搭配包装好,只剩下加热或者烹饪就可以上桌的便捷速食。

它一般是低温真空包装,在工厂制作和包装的时候,就保持着食材的卫生和完整。通过把一种菜品的所有配菜都已经搭配好,到手之后就可以直接免洗下锅;或是到手之后直接微波炉加热,出来就是美食。相比去菜市场或超市,还得摘菜、洗菜、切菜、配菜,预制菜就是将这些工序全部给完成,等到你手里的时候,就是半成品。

2、特殊时期,预制菜的优势和劣势。

疫情期间的特殊时期,人出门的时间受限制,而且出门的范围也受限制,所以预制菜可以让人在家享受美食的时候,而不必去超市或菜市场。而且相对于短时间内的准备,预制菜可以让人快速地准备储存好,每次需要使用的时候直接从冰箱到锅里就可以了。

对于平时很少做饭人,疫情的特殊时期就只能方便面和其他单调的速食,而预制菜也可以让那些厨房小白轻易上手。通过简单的烹饪就可以尝试很多类型的菜品。

但是预制菜的低温和包装,也一定程度限制了它的运输环境和保存时间。因为都是加工好的包成品,加工好后只能以最快地速度到达厨房,假如配送的过程中有什么耽误的话,预制菜就容易变坏。另一方面,都是洗切好的菜品,需要特别注意卫生,防止污染。

3、疫情过去,预制菜可能还会有它的一席之地。

假如疫情结束,我想我有时也会购买预制菜。一来节省了很多的时间,二来对于一些不是很拿手的菜品,预制菜让让炒菜变得太简单了,我想我会来一单。

比起其他的速食,预制菜也是其中之一,相比它的劣势,我想它带来的方便是让人直接可以感受得到的。它带来的美味,它也是简单而快速的。

总之,预制菜就是让你简单体验烹饪的乐趣,也让你享受美味。当然比起吃饭人数的增减和份量的多少,还有各地方的特色菜品和工厂流水化作业,预制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使用过一次预制菜后,确确实实它很方便。但有时候,有时间方便的时候我也想去逛一逛菜市场,买菜之后洗菜,洗菜之后烹饪,烹饪之后和家人一起享受一顿美食。过程是劳累的,但生活也许就是如此,忙碌而幸福着。
第5个回答  2022-05-06

今年3月以来,本土的疫情呈现一个快速上升的趋势,特别是在疫情严峻的上海,买菜成为了居民的头等大事。

就在前两周,一个和买菜相关的新闻走红财经圈:“创投女王”徐新在群聊中向邻居询问如何为家人购买面包和牛奶,同时还要为在叮咚买菜上抢购青菜而费神。

但不是所有年轻人都会做菜,因此很多人选择去抢简单加热就能吃的预制菜。

它实现了居家料理和美味之间的平衡,让做饭小白也有挺起腰板的自豪感觉。

据央视网的报道提到,疫情爆发以来上海、广州的预制菜订单呈爆发式增长。其中,半成品净菜以及小吃最受欢迎,多个单品销售额比2月份增长超过50%。

尤其是像小酥肉、糖醋排骨这类产品的销售占整个预制菜的比例已经超过了60%。一时间,预制菜,成为了“囤菜新宠”。

那,什么是预制菜呢?

预制菜的定义图片预制菜的行业定义:指以农、畜、禽、水产品为原料,配以各种辅料,经预加工(如分切、搅拌、腌制、滚揉、成型、调味)等完成的菜品。

基本上可囊括以下四方面:

1. 即食食品:就是打开包装就能吃的,即食凤爪、卤味店的部分产品等。

2. 即热食品:就是打开包装需要简单加热就能食用的 ,常见的就是袋装熟食、自热锅等产品等。

3. 即烹食品:就是需要自己买回来后简单烹饪一下,如冷藏宫保鸡丁、狮子头等产品。

4. 即配食品:一般就是洗干净、处理好的半成品,买来后需要自己动手炒,省去了买菜、处理的时间。

新场景、新需求 吃出“新万亿市场”

起初,这些预制菜主要被供应给酒店、餐厅之类的餐饮营业场所。因为这种“半成品”的预制菜简化了烹饪流程,节省了时间和人力成本。

近年来,预制菜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了普通百姓的厨房。简单的烹饪就可以享受媲美大厨出品的饭菜;仅需1/3左右的价格,也可以拥有的精致仪式感;对于重视健康和卫生,又因为疫情原因,倾向于在家用餐的人们来说,预制菜像是一个权衡利弊之后的“最优解”。

这些种种原因的叠加,催化了预制菜市场的火爆。

艾媒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为3459亿元,同比增长19.8%,之后将以20%的增长率逐年上升,2023年中国预制菜规模约为5165亿元。

未来5年,我国预制菜行业有望实现3万亿元以上规模,成为“下一个万亿餐饮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