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和实现教育公平的重点和难点在那个阶段

如题所述

推动和实现教育公平的重点和难点在那个阶段
改革开放4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公平取得重大进展,中西部教育和农村教育明显加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80%以上的县(市、区)实现了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城乡和区域教育发展差距进一步缩小。形成了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随迁子女平等受教育权利得到更好保障,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初步建立,特殊教育加快发展,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等学校人数明显增加”。这些成就值得骄傲和自豪,也为未来推进教育公平提供了更高更好的新起点。但我国推进教育公平也面临新挑战新问题。

新挑战来自新时代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21世纪的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经济,我国面临的激烈国际竞争和要承担的更多国际责任,我国确定的现代化强国建设目标,以及进入新时代后社会基本矛盾的变化等,都对教育公平的实践样态与发展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国的教育公平需要升级换代。对于这些新挑战,教育研究和教育政策需要作出回应,需要优化教育公平的研究问题域与政策工具箱。

问题域( problem domain)是指提出问题的范围、问题之间的内在关系和逻辑可能性空间。优化教育公平的问题域意味着在审视和研究教育公平时,提出新的问题,拓展问题范围,优化问题结构,确定优先问题,并对问题间的关系、对问题产生的前因后果予以逻辑分析。优化问题域,不仅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可以对教育公平问题进行系统性、结构化的反思,克服研究的碎片化现象,而且具有重要的政策价值,为构建政策框架,确定政策重点,提高政策针对性,选择合适的政策工具提供智力支持。

一、社会变迁要求我国教育公平升级换代

社会变迁为重新审视教育公平问题提供了宏观视角,需要综合考虑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统筹考虑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一)我国社会发展要求教育公平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更好地促进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尽管经过7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我们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目前依然是发展中国家,依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实现上述目标,当前还面临诸多问题。“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社会文明水平尚需提高;社会矛盾和问题交织叠加,全面依法治国任务依然繁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待加强。”

我国社会发展未来目标的实现和现实问题的解决,要求教育公平在以下两个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

首先,教育公平要更好地促进社会稳定,为解决民生问题作出更大贡献。教育公平在两个方面促进社会稳定:一是更加公平的教育可以有效解决“上学难、上学贵”的教育难题,实现由“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转变,减轻择校问题带来的社会压力与社会矛盾;二是更加公平的教育有利于提升就业能力,缩小收入差距,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实现向上社会流动,避免因为阶层固化可能带来的社会动荡。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总体上得到了很大提高,但收入分配差距过大问题也日益严重,基尼系数已经连续20多年大大超过国际公认的0.4警戒线,有些年份甚至逼近0.5。对收入进行再分配、缩小收入差距有若干政策措施,推进教育公平是一个重要举措。法国学者皮凯蒂( Piketty,T.)指出,“无论如何,初级义务教育可能都是最有效的再分配方式”,“多种形式的教育和培训政策,同样也可以构成有效再分配的一个有力工具,使得对劳动收入的不平等进行结构上的修正”,“这也论证了对出身寒门的年轻人的教育,提供强有力资金支持政策的合理性”。我国一些经济学家也持类似观点:“只有让所有收入阶层的子女都有机会接受相同质量的教育,才能为低收人家庭的孩子积累更高的人力资本创造条件,让他们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提高收入,改变现有的收入分配结构。因此,我国应该双管齐下,采用征收遗产税和推行教育均等化的方法避免收入分配与财富分配的反馈机制的形成,从而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

其次,教育公平要更好地促进社会发展,尤其要为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研究表明,教育公平能够促进人力资本水平提升进而促进经济增长。有学者分别对美国1978-2015年各地区受教育程度人口分布状况数据和经济增长数据、中国1978-2014年各地区受教育程度人口分布状况数据和经济增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了相同的结论:短期看,教育公平与经济增长具有反向作用;长期看,教育公平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从短期看,在资源稀缺的情况下,教育政策向弱势群体倾斜,一定程度上会削弱优势群体获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降低资源配置效率,影响当前的经济增长。但从长期看,教育公平的改善会提升人力资本水平,提高社会成员尤其是弱势社会阶层的劳动积极性和社会满意度,这对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推动经济持续增长,就必须采取新的政策措施持续推进教育公平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明确,义务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出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的任务;在阐述义务教育发展任务时,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战略性任务,使均衡发展成为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义务教育两个“重中之重”是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的重要思想,为未来10年义务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确定了目标,明确了任务。

一、义务教育两个“重中之重”是义务教育性质和发展阶段决定的

关于第一个“重中之重”,《教育规划纲要》明确“义务教育是国家依法统一实施、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既然所有适龄儿童少年都要接受义务教育,那么义务教育就是提升国民素质的基础;既然国家依法统一实施义务教育,那么义务教育就是实现社会公平的起点。义务教育的性质决定了接受义务教育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实施义务教育是政府的重要职责,支持义务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毫无疑问,义务教育在各级各类教育中占有极其特殊重要的地位。同时,虽然我国义务教育实现了全面普及,但存在着基础薄弱、发展不平衡、质量亟待提高等突出问题,因此义务教育依然是整个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关于第二个“重中之重”,《教育规划纲要》明确“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在义务教育还没有普及的时候,义务教育的工作重点是实现普及,首先解决法律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有学上”的问题。在实现义务教育全面普及之后,义务教育的工作重点是均衡发展,努力让所有的适龄儿童少年都“上好学”。义务教育已经在公共财政的保障下,实行了全面免费。义务教育的性质决定了每一个适龄儿童少年都应该具有平等地享有接受基本相同质量义务教育的权利。义务教育发展阶段决定了必须全力推进均衡发展。
第2个回答  2020-10-14
加公平、更可持续、更加健康地发展。笔者认为,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必须在以下五个方面下功夫。

一、必须在强化教育投入、确保落实4%目标上下功夫。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大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减,重点领域支出要切实保障。显然,教育作为民生支出的第一大领域,是国家在安排今年财政支出时予以重点保障的基本民生事项。

面对困难和挑战,从中央到地方,在确保一般教育预算执行到位的同时,要千方百计地在中央增加投入的各个领域中扩大教育的投入份额和力度。同时,使用好宝贵的财政资金,千方百计提高资金使用绩效尤为重要,要进一步增强绩效理念,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健全预算绩效评价机制,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预算安排规范,管理健全制度完善政策的重要依据。

二、必须在加强教育基础设施上下功夫。谈到教育基础设施,过去大家特别关注的往往是校舍等硬件建设。如今,必须树立新型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理念,把5G、互联网宽带、数据中心等纳入新型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借助教育信息化的力量,缩小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由此一来,明确基础教育信息化政策的公共服务属性,加快建立网络学习公共服务体系,确保每名学生拥有平等的网络学习权利,已成为我国公共教育政策的紧迫课题。因此,必须不失时机地把教育信息化设施建设纳入“新基建”。

乡镇中心初中、中心小学、中心幼儿园,是乡镇教育的战略支点,强化乡镇教育的“三中心”建设,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寄宿制学校,对巩固提升乡村教育水平、稳定乡村教育、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大意义。国家要求,加快推进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办好县城基础教育,大力增加城镇中小学学校,有效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上学难问题。总之,要通过加强基础教育学校建设,基本补齐乡镇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短板,基本消除城镇大班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