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教学论》及夸美纽斯介绍分解.ppt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21

不好读 原因 《大教学论》及夸美纽斯介绍 巴林左旗教育教学研究室 王贵义 一、背景 1、文艺复兴 一、背景 2、基督教 名词:中世纪 一、背景 3、文化与教育 一、背景 4、社会背景 一、背景 5、三十年战争 二、夸美纽斯生平 1、家庭 二、夸美纽斯生平 2、经历 二、夸美纽斯生平 2、经历 二、夸美纽斯生平 2、经历 二、夸美纽斯生平 2、经历 二、夸美纽斯生平 2、经历 二、夸美纽斯生平 3、生活的时代特点 二、夸美纽斯生平 4、夸美纽斯对教育的贡献 二、夸美纽斯生平 4、夸美纽斯对教育的贡献 三、《大教学论》 1、成书年代 三、《大教学论》 2、主要内容及意义 三、《大教学论》 2、主要内容及意义 三、《大教学论》 3、这样理解前九章 三、《大教学论》 3、这样理解前九章 三、《大教学论》 4、这样理解第十章《学校教育要普遍》 三、《大教学论》 5、教育适应自然原则 三、《大教学论》 6、一句话读懂《大教学论》和夸美纽斯 四、矛盾的结合体 大量引用《圣经》原文及宗教言论。 近四百年前的书,时代差异巨大。 1939年翻译,当时的白话文与今天的略有差异:“自然因为常动,所以才变丰产和强健。

”、“行谊”。 独特的体例,不可理解。 提出原则。(自然的作为不是杂乱无章的,它在前进的时候,是界限分明地一步一步进行的) 自然界中的例证。(鸟儿发育) 人们遵循该原则的例证。(建筑家盖房子) 学校违反该原则的例证。(一次教给学生好多事情) 我们应该怎么做。(一个时间只做一件事情) 14世纪发起于意大利,16世纪盛行于欧洲的思想文化运动。 核心:人文主义精神。 先驱人物:但丁(《神曲》) 天主教(公教):最早的基督教派 东正教(正教1054年) 新教(马丁·路德 1517年) 时段: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 黑暗时代:封建割据、战争频繁、科技和生产发展停滞。 教育被教会垄断。异教学校被取缔,世俗教育被否定。 教会学校:僧侣担任教师,教学内容为神学和七艺。 出现了大学。巴黎大学:文学、医学、法学、神学四科。 科学开始萌芽,教会受到冲击。 哥白尼发表日心论。 麦哲伦舰队环绕航行世界。 资本主义兴起。 1618----1648 是欧洲国家间争夺领土、王位、霸权以及各种政治矛盾和宗教纠纷尖锐化的产物。 1592年出生于捷克的一个磨坊主家庭。 疑似出生地:科姆那、尼奈斯、乌赫尔布罗德 其父为波西米亚兄弟会成员。

(兄弟会:新教团体) 1604年(12岁)失去双亲,成为孤儿。 1613年入德国海德堡大学学习。 1614年,回到捷克,任一所拉丁语学校校长。期间,著《简易语法规律》。 1616年,成为兄弟会的牧师。两年后成为兄弟会学校校长。 1620年,三十年战争中,捷克战败,之后兄弟会受到迫害。丧失全部藏书和手稿。妻子儿女丧于瘟疫。 1628年,与三万户兄弟会成员迁居波兰黎撒。从此,终生飘泊,客死异乡。 1628——1641年期间,他在波兰黎撒创办了多所学校,撰写了许多教育著作:《母育(亲)学校》、《语文(言)入门》、《大教学论》。 1641年——1654年,先后辗转于英国、瑞典、匈牙利,宣传泛智论。并著有《世界图解》一书。1650年被推选为兄弟会主教。 1654年,回到波兰黎撒。 1656年,迁居到荷兰阿姆斯特丹。 1670年夸美纽斯简介,去世。葬于纳尔登。 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的转型时期。在文化、思想领域,人权与神权、理性与信仰、现实与来世、科学与迷信、民主与专制之间发生了激烈碰撞。 毕生从事教育事业,主持过捷克、波兰的兄弟会学校,为瑞典编写过教书,为匈牙利改革过教育。 他在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上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著有《大教学论》、《世界图解》、《母育学校》、《语文(言)入门》、《物理学概论》等多本教育教学著作。

成书于1632年。 1939年,由傅任敢翻译成中文。 系统地论述了教育学,包括教育目的、任务、原理、作用、内容、方法以及各类分科教学法等基本内容,其中就有对近现代教育产生深远影响的班级授课制。这一巨著,以它不朽的思想,历经三百多年的考验,成为近、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精华和核心。 斯皮尔曼:“倘若各时代关于教育学的著作全都丢了,只要留得《大教学论》在,后人便仍可以把它作为基础,重新建立教育的科学。” 前五章:人生的意义和目的。 六到九章:教育的目的和作用。 中世纪天主教:原罪、赎罪、安贫、禁欲、蒙昧、盲目。 夸氏:人是最崇高、最完善、最美好的;博学、德行、虔信的人才能与上帝共享永生。 教育内容要泛智化 学会一切现世与来生所必需的事项 在学校里面,人人应该学到关于人的一切事项,虽则在以后的生活里,某些事项对于某一个人来较有用处,其他事项对于另外一个人较有用处。 “从所有个别的科学中能形成一种统一的、包罗万象的科学的科学和艺术的艺术,即泛智论。” “泛智”就是一种百科全书式的能为一切人所掌握的各种自然和社会知识的大全。 上帝创造的自然是遵循着一定的秩序的。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所以,教育人的事儿也要遵循自然。

机械、简单;教育规律与自然事物规律是不同的。 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全部艺术 一切事物:教育内容泛智化。 一切人们:教育对象普及化。 全部艺术:系统地教育学理论。 * * 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实中生活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愚昧迷信的神学思想。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 直接原因:教会控制人们的思想,激起资产阶级和平民的不满。 但丁的《神曲》反对天主教夸美纽斯简介,在地狱中,甚至还有教皇的位置。 西罗马帝国被蛮族灭掉,他们中的一些人加入了基督教。这些新的统治者文化水平落后,教会成为西欧的文化权威。 395年,罗马帝国分裂成东西两帝国,说拉丁语的西部教派与说希腊语的东部教派分歧越来越大,基督教也因此分裂。 16世纪,德国、瑞士、荷兰、北欧、英国教派改革运动,产生了新教。 ? 七艺:修词、音乐、算术、几何、文法、天文、辨证法 。 体例的问题。教育实践证明成功的方法、原则、原理,却不知道其原因,只好归结于自然与神。 一只脚踏入了资本主义的门槛,一只脚还停留在封建主义的庭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