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公布自 2024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有哪些值得关注的点?

国务院总理李强日前签署国务院令,公布《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条例实施可以防治未成年人沉迷网络。要求提高教师对未成年学生沉迷网络的早期识别和干预能力,加强监护人对未成年人安全合理使用网络的指导。

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合理限制不同年龄阶段未成年人在使用其服务中的消费数额,防范和抵制流量至上等不良价值倾向。


我觉得有四点特别需要关注的地方:

一是健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体制机制。

明确国家网信部门负责统筹协调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并依据职责做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明确国家新闻出版、电影部门和国务院教育、电信、公安、民政、文化和旅游、卫生健康、市场监督管理、广播电视等有关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做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

二、加强网络信息内容建设。

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制作、复制、发布、传播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络信息。明确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发现危害或者可能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信息的处置措施和报告义务。

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未成年人实施网络欺凌行为。要求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建立健全网络欺凌行为的预警预防、识别监测和处置机制。

三、保护未成年人个人信息。

规定监护人应当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和能力、指导未成年人行使相关权利。明确发生或者可能发生未成年人个人信息泄露、篡改、丢失时,个人信息处理者的安全事件应急处置要求。规定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严格设定未成年人个人信息访问权限、开展个人信息合规审计。明确加强未成年人私密信息保护。

四、促进未成年人网络素养。

明确将网络素养教育纳入学校素质教育内容。要求改善未成年人上网条件,提供优质的网络素养教育课程。强化学校、监护人网络素养教育责任,建立健全学生在校期间上网管理制度。

明确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软件、专门供未成年人使用的智能终端产品的功能要求。规定未成年人用户数量巨大或者对未成年人群体具有显著影响的网络平台服务提供者应当履行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义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10-29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未成年人网络安全保护的法规。以下是一些值得关注的点:
1. 网络实名制:根据条例,未成年人在注册网络账号时,必须使用真实身份信息。这有助于减少网络欺诈、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2. 限制游戏时间:为了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条例规定,未成年人每天在网络游戏中的累计在线时间不得超过三小时,周末和节假日不得超过五小时。同时,晚上10点至次日8点为禁止游戏时间。
3. 禁止不良内容:条例明确禁止向未成年人传播暴力、恐怖、色情等不良信息。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健全内容审查机制,对未成年人接触的内容进行严格把关。
4. 家长监护责任:条例强调家长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中的责任,要求家长加强对未成年人上网行为的引导和监督,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
5. 加强网络安全教育:为了提高未成年人的网络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条例要求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网络安全教育,培养未成年人健康、文明、安全地使用网络。
6. 个人信息保护:条例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确保未成年人个人信息的安全,防止泄露、篡改或者损毁。
7. 法律责任:对于违反条例规定的行为,将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对于情节严重的,可以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许可证等。
8. 跨部门合作:条例鼓励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共同参与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网络保护格局。
总之,《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的出台,旨在为未成年人提供一个安全、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并遵守这一法规,共同为未成年人的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空间。
第2个回答  2023-10-29
一:是健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体制机制
明确国家网信部门负责统筹协调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并依据职责做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明确国家新闻出版、电影部门和国务院教育、电信、公安、民政、文化和旅游、卫生健康、市场监督管理、广播电视等有关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做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

这些明确规定非常必要,可以更好地协调和管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国家网信部门作为统筹协调部门,应该积极发挥领导作用,协调各相关部门共同推进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其他有关部门也应该积极履行各自职责,做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同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也应该发挥各自作用,加强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的管理和监督。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可以更好地保障未成年人的网络安全和健康,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是促进未成年人网络素养。
这些措施非常必要,可以帮助未成年人更好地使用网络,提高他们的网络素养和信息安全意识,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的保障。通过将网络素养教育纳入学校素质教育内容,可以更好地普及网络素养知识,提高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能力和法律意识。同时,改善未成年人上网条件,提供优质的网络素养教育课程,可以让他们更好地掌握网络技能和知识,更好地利用网络资源。强化学校、监护人网络素养教育责任,建立健全学生在校期间上网管理制度,可以更好地保障未成年人的网络安全和健康。明确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软件、专门供未成年人使用的智能终端产品的功能要求,可以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的个人信息和隐私。规定未成年人用户数量巨大或者对未成年人群体具有显著影响的网络平台服务提供者应当履行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义务,可以更好地保障未成年人在网络平台上的权益和安全。

三:是加强网络信息内容建设。
这些规定非常必要,可以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权益。通过鼓励和支持制作、复制、发布、传播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络信息,可以营造一个更加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同时,明确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发现危害或者可能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信息的处置措施和报告义务,可以更好地保障未成年人的网络安全和健康。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未成年人实施网络欺凌行为,可以有效地防止网络欺凌的发生,保护未成年人的尊严和权益。要求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建立健全网络欺凌行为的预警预防、识别监测和处置机制,可以更好地预防和应对网络欺凌事件,保障未成年人的安全和健康。

四:是保护未成年人个人信息。
规定监护人应当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和能力、指导未成年人行使相关权利。明确发生或者可能发生未成年人个人信息泄露、篡改、丢失时,个人信息处理者的安全事件应急处置要求。规定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严格设定未成年人个人信息访问权限、开展个人信息合规审计。明确加强未成年人私密信息保这段话主要是在强调监护人有责任教育引导未成年人保护个人信息的能力,并要求个人信息处理者采取措施确保未成年人信息的安全。

强调监护人有责任教育引导未成年人保护个人信息的能力,并要求个人信息处理者采取措施确保未成年人信息的安全。

1:监护人应当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和能力。这意味着监护人需要向未成年人普及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性,并教导他们如何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比如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不轻信陌生人等。

2:指导未成年人行使相关权利。这包括了解并维护自己的个人信息权利,比如查看、修改、删除个人信息等。

3:发生或者可能发生未成年人个人信息泄露、篡改、丢失时,个人信息处理者的安全事件应急处置要求。这里明确规定了个人信息处理者在发生或可能发生未成年人信息泄露等情况时的应对措施,以确保未成年人的信息不被滥用。

4: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严格设定未成年人个人信息访问权限。这要求个人信息处理者对访问权限进行严格控制,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滥用。

5:开展个人信息合规审计。这是为了确保个人信息处理者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以保障未成年人的信息安全。

6:明确加强未成年人私密信息保护。这强调了对未成年人私密信息的特殊保护,要求个人信息处理者采取额外的安全措施来保护这些信息不被不当使用和泄露。

总的来说,这段规定旨在加强未成年人个人信息的保护,通过教育和规定来提高未成年人和个人信息处理者的意识和行动,以保障未成年人的信息安全。

五:是防治未成年人沉迷网络。
规定主要是在强调教师、监护人和网络服务提供者共同合作,提高对未成年学生沉迷网络的早期识别和干预能力,以及加强监护人对未成年人安全合理使用网络的指导。

1:要求提高教师对未成年学生沉迷网络的早期识别和干预能力。这意味着教师需要了解沉迷网络的早期迹象,如成绩下滑、经常分心、缺乏兴趣等,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2:加强监护人对未成年人安全合理使用网络的指导。这包括教导未成年人如何安全、合理地使用网络,比如不泄露个人信息、不点击不明链接、不轻信陌生人等。

3: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合理限制不同年龄阶段未成年人在使用其服务中的消费数额。这是为了防止未成年人过度消费,保护他们的财产安全。

4:防范和抵制流量至上等不良价值倾向。这是为了防止网络服务提供者为了追求流量而忽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确保他们的健康成长。

5:要求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建立、完善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游戏规则。这是为了确保游戏服务提供者能够采取措施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比如设置防沉迷系统、限制游戏时间等。

6:对游戏产品进行分类并予以适龄提示。这是为了帮助监护人和未成年人更好地选择适合的游戏产品,确保游戏内容适合相应年龄段的未成年人。

总的来说,这段规定旨在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来保护未成年人的网络安全,包括提高教师和监护人的识别和干预能力、合理限制未成年人的消费数额、防范不良价值倾向、建立和完善游戏规则以及对游戏产品进行分类提示等。
第3个回答  2023-10-29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将于2024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我国第一部针对未成年人网络安全保护的法规。这个条例的出台旨在为未成年人们提供一个安全、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以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下面将对该条例的几个重要方面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网络实名制是该条例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条例规定,未成年人在注册网络账号时,必须使用真实身份信息。这一措施的实施将有效防止网络欺诈、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其次,限制游戏时间是该条例的另一个重点。为了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条例规定未成年人每天在网络游戏中的累计在线时间不得超过三小时,周末和节假日不得超过五小时。同时,晚上10点至次日8点为禁止游戏时间。这些限制措施旨在防止未成年人过度沉迷于网络游戏,影响身心健康。
此外,该条例还明确禁止向未成年人传播暴力、恐怖、色情等不良信息。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健全内容审查机制,对未成年人接触的内容进行严格把关,确保提供健康、适宜的内容。
在强调家长责任方面,条例要求家长加强对未成年人上网行为的引导和监督,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家长应当了解孩子的网络使用情况,给予正确的引导和监督。
为了提高未成年人的网络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条例还要求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网络安全教育。通过教育活动,培养未成年人健康、文明、安全地使用网络,提高他们的网络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条例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确保未成年人个人信息的安全。防止泄露、篡改或者损毁未成年的个人信息。同时要求收集和使用未成年人个人信息的网络服务提供者履行个人信息保护义务。
对于违反条例规定的行为,将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对于情节严重的违法行为,可以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许可证等措施予以惩戒。这些措施旨在保障条例的有效实施和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最后,《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鼓励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共同参与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网络保护格局。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为未成年人的成长创造一个安全、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
总之,《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的实施对于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并遵守这一法规共同为未成年人的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空间。
第4个回答  2023-10-29
1、主要内容:《条例》把实践中一些比较成熟的做法上升到了制 度层面,具有比较强的可操作性和执行性,能够更好地引领未成 年人的网络保护工作。

2、立 法背景:未成 年人作为网络原住 民,受到网络的影响日益深远,日益广泛。据统计,我国未成 年人的网络普及率达到95%以上。未成 年人的学习、生活、交友以及三观的形成,很多时候已经跟网络产生了不可分割的联系。但是,近些年来,在未成 年人网络的空间当中的问题层出不穷,例如未成 年人个人信息缺乏保护、未成 年人网络沉迷等。

扩展知识

预防和解决未成 年人网络沉迷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和政 府等多方面共同努力。以下是一些可能有用的建议:

1. 家庭教育:家长应该对孩子的上网行为进行监 督和管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上网观念和习惯。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上网规则,限制上网时间和内容,鼓励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和社交活动。

2. 学校教育:学校可以开设相关课程,教育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培养健康的上网习惯。学校还可以开展各种活动,如体育活动、文艺活动等,帮助学生缓解学习压力,减少对网络的依赖。

3. 社会支持:社会应该加强对未成 年人网络沉迷问题的关注和宣传,提高大家对该问题的认识。政 府可以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互联网内容的监管,减少不良信息对未成 年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