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里面为何有水银?那么多的水银当时是如何得来的?

如题所述

秦王嬴政完成统一大业后,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过五帝”,所以采用三皇的“皇”、五帝的“帝”构成“皇帝”这个称号,嬴政成了第一个称皇帝的君王,称为秦始皇。

秦始皇完成如此大业,对自己死后的归宿当然马虎不得,把自己身后陵寝选在了骊山,据说是因为“其阴多金,其阳多美玉,始皇贪其美名,因而葬焉”。

秦始皇选择骊山北麓,有依晚辈居东的礼制,也有一墓独尊的思想,毕竟自己完成了祖先那么多代没完成的大业,说起来牛逼多了,所以脱离其祖父和父亲陵园另辟新园。

而且秦始皇对自己的陵墓规格要求也比他的父亲、祖父高,其所占的地方之大、用工人数之多、持续时间之久都是前所未有的。

秦始皇13岁登上王位的时候,就开始为自己选好了陵墓所在地派人营建陵寝,秦始皇陵修建工作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统一六国前、统一六国后。

秦始皇三十五年到秦二世二年冬,整整花了39年时间,而为了修建秦始皇陵,共征集了72万人力,修陵人数最多时接近80万,秦始皇陵有内外两重夯土城垣,象征帝都咸阳的皇城和宫城。

秦始皇陵里还有各式宫殿,秦始皇的目的是要将生前的一切带到地下世界,在另一个世界继续享受生前的一切,所以不仅建了各种宫殿,还弄了江河山川,以水银为流水。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

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於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

这里就记载了用水银做成百川江河大海,用机器递相灌注输送,而考古学家在秦始皇陵附近的土壤中都检测到了汞超标,说明秦始皇陵确实有水银的存在。

不过题目中所说深度达35米深,并不是说水银的深度达35米深,而是说地宫中心点的深度约35米,根据考古学家探测,地宫面积约18万平方米,这个只是估测,毕竟秦始皇陵有多深,没挖开谁也不知道。

在《汉旧仪》里记载了李斯跟秦始皇的对话,李斯向秦始皇汇报说自己带了72万人修筑陵墓,已经挖的很深,好象到了地底一样,秦始皇想了想,说“再旁行三百丈乃至”,这里没有具体说多深,我们就按考古学家推测的算,如果说35米深都是水银。

那时候的生产力根本是达不到的,而据专家推算秦始皇陵里水银大约100顿到120顿,也就是秦始皇陵地宫铺满水银的话,只有几厘米,按当时生产力来说,这个量也是相当可观了。

那么这么多水银哪里来的?这个就要说到朱砂了,水银这种东西主要来自朱砂,朱砂也叫硫化汞,是提炼汞的重要矿石,所以得到朱砂也就能得到水银,而秦始皇得到朱砂应该是有两个主要的地方,一个是在陕西南部的旬阳,一个则是在四川。

旬阳县蕴藏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县内已探明的矿产资源达39种,汞锑矿为全国特大型矿床,现在这些汞矿群依然在开采。

而考古学家在旬阳找到了大量的古矿洞,大小有一百多个,最深的几百米,这些古矿洞说明旬阳县开采汞矿历史久远,在秦始皇时期也被开采过,旬阳县距离秦始皇陵是最近的汞矿基地,所以这里曾经为秦始皇陵提供了大量的水银。

而另一个水银来源就要说到秦始皇时期的女首富,她是生活在四川一个叫清的寡妇,《汉书》这样记载:

巴寡妇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数世,家亦不訾。


寡妇清的家族数代都是从事丹穴业,也就是采炼丹砂,因为掌握了独特的开采和冶炼技术,从而积聚了大量财富,也垄断了丹砂开采的生意,寡妇清年纪轻轻就死了老公,再也未嫁。

以一介女流接管了家族生意,不仅守住了先人的家业,生意还越作越大,以雄厚的财力跻身战国七大富豪之一,而且寡妇清养了一支私人武装,以保护其遍及全国的商业网络。

秦始皇对她却是礼遇非常,誉其为“贞妇”,为其筑“怀清台”,司马迁在《史记》中写了八个字:礼抗万乘,名显天下”。

秦始皇对寡妇清这么好,很可能是寡妇清为秦始皇提供了大量水银,毕竟寡妇清家族就是做这种生意的,以此看来,秦始皇陵中水银的来源主要是这两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2-19

如果是说秦陵有水银这点是肯定的,但若说有35米深则十分可疑了。考古学家曾利用遥感和物探技术,测量从封土到地宫的深度是35米,通过物探确实感知到明显的汞异常,但有35米这么高是非常令人怀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