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音乐教学中

如题所述

音乐教学是一个复杂多元的心理过程,其中既有教师作为先导主体的授业心态,又有学生作为接受主体的学习思索;既有师生之间教与学的交流,又有通过歌唱艺术实践进行的审美活动(注1)。在音乐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材施教,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技巧,适时适度地将心理健康教育融音乐课堂教学之中,提高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在此基础上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在音乐课堂实践中,首先要把心理素质教育纳入教学目标,既重视学生对音乐作品认知能力的发展,又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实现从传统模式“知识为本”向科学的培养模式“以人为本”的转变,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及个性特征的和谐发展。教学过程中,遵循师生互动原则,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发学生心理活动的积极状态,促使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积极表现自我,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中,体验到学校生活的愉悦,求知的满足,学习的成功,把乐学和爱学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和追求。教师始终以良好的教学态度贯穿课堂,营造出“尊重、激励、合作、愉悦”的良好氛围,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宽松的心理环境。

一、音乐课堂进行心理辅导借助的形式
心理辅导的内容选择,要依据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及其教育意义的延伸,坚持发展性、主体性、活动性、协同性、成功性为原则,在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鉴赏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1.借助音乐活动设计
这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即如何从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认识、发展学生情感与
表现音乐技能的角度设计教学活动。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主体需要,教学要适应学生的发展,教学应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创造性的培养(注2)。在欣赏《九寨沟音画》时,首先了解九寨沟的优美风光和风土人情:音乐展示九寨沟独特神奇的风光和它那如梦似幻、迷离朦胧、动静无定的意境,藏族姑娘飞舞的长袖、狂欢的踢踏舞,悠扬的藏族民歌、牛角声声、烈马嘶鸣,以及九寨沟日夜奔流的瀑布和溪流„„, 让学生明白《九寨沟音画》的音乐创作的特点是,立足于民族音乐的基础之上,将传统的民族音乐风格和现代序列音乐技法、印象派音乐色彩等多种音乐创作手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乐曲丰富新颖的和声,变化多彩的配器,令人耳目一新。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偏重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了解九寨沟既是著名的自然保护区,又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被列入世界人类自然遗产名录。让学生知道这首乐曲不仅有民族风格和地方特点,又富有新意,且在1995年5月荣获第二十二届波兰克拉科夫国际电影节作曲奖。以此激发学生的爱祖国爱家乡的健康的心理品质!

2.借助音乐课堂管理与课堂心理环境
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与管理是高质量教学的有力保证。课堂心理环境是一种潜意识教育环境,它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潜在的影响。和谐、合作的气氛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而紧张、冷漠的气氛则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得课堂教学刻板生硬,死气沉沉(注3)。课堂管理是指教师如何有效地控制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维持课堂秩序,如何运用表扬、批评来激励或指导学生的学习等。从课堂心理辅导来看,课堂心理环境与管理是优化学生学习的外部因素的重要途径。音乐课堂中愉悦的心境是由情景引起的。在狂欢的队伍里,再没有情绪的人也会随着人们的舞动而慢慢放松自己。顺应这种心理,尽可能地营造一个适合理解音乐的环境,把学生很快地带到乐曲描绘的世界中去。如在学唱《大海啊,故乡》时,歌词从“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开始,通篇质朴深情,如叙家常。借助对大海的思念与赞颂,抒发人们对哺育我们成长的故乡和给我们幸福生活的祖国那真挚的热爱之情。可以为歌曲设计开头或结尾的音响,在前奏或尾奏中,加入模拟自然界的音响,如海鸥的鸣叫声,大海的浪涛声等。可以用魔力无限的电声模拟各种场景,让学生充分发挥想像力和创造性,选择多种各样的音响设计来丰富音乐课堂环境,引导学生以健康的心理在美妙的电声乐曲中感受大海那母亲般宽广的胸怀以及儿女对母亲无限的依恋之情。又如在欣赏《卡门》序曲时,让学生其主部主题是一首节日进行曲,然后带领学生分辨由木管乐器及小提琴演奏的主旋律,除去学生对斗
牛士的冷漠无情、要怜惜生灵关爱生命,以健康的心态感受斗牛士的机智勇敢与生命危险,同时也正确感受乐曲所表现的热烈欢快的气氛,把学生带入西班牙斗牛场那喧闹狂热的意境之中。

因此,音乐教学中所渗透的心理健康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只有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才能帮助学生融入到音乐课堂中来,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给他们带来的快乐体验。

二、音乐课堂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挖掘教材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引导学生自我实现。
各种教材均有不同程度上表现出对人格和智能训练的要求,它们包含着丰富的德育、智育、美育等因素,其中更不乏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针对音乐课堂教学,只要你细心钻研、认真挖掘教材心理健康教育因素,一定能引导学生内化自己的心理品质,自我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瑰丽的电声《夜莺》的创作者雅尼被称为“世界一流键盘奇才” (注4)。他少时虽然因为家境不好,无法受到正规的音乐教育,但由于他的音乐天赋和他对音乐的热爱与执著,经过多年的奋斗,终于成为当今世界乐坛一位集创作、电子合成器及钢琴演奏于一身的音乐家。他先后在希腊卫城、印度泰姬陵、中国紫禁城举行个人作品音乐会。他的音乐冲破了高雅音乐创作的种种局限,广泛吸收了民间音乐的精华,在高雅与通俗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将高雅的古典交响乐与绚丽的现代电声乐巧妙地结合起来。他的音乐充满着清新、浪漫、积极向上的精神,充满对世界、对生命的那种磅礴、激昂、积极进取的力量。在课堂上我充分挖掘了雅尼电声音乐的魅力以及雅尼对音乐的执着与热爱之情,引导学生要有健康的心理品质,为自己的爱好和将来的事业而努力奋斗!
2、抓住教学环节中的教育契机,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教学中
课堂教学为心理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渗透渠道,教师无论在课堂的哪一个环节,都可以抓住有利的教育契机,选择合适的方式,有机地渗透心理教育,寓心育与教学过程之中。一次我预备让同学们欣赏歌曲《森林的歌声》,本拟用采集老虎吼叫和羚羊叽鸣的录音导入新课,谁知到教室外时,却听到同学们在嬉笑吵闹。我走进教室,先让同学们安静下来,然后请大家回忆并概括一下刚才的吵闹场景。有的同学们说刚才就像在“欢乐的动物园里” ,这句话引起同学们一阵阵笑声。这时,我充分肯定这种概括,并灵活地让同学们分成A、B两组,A组联想动作,B组用随处可找的“打击乐器”(包括桌子、文具盒等)来表现森林里的“动物们千姿百态及各种声响模拟(老师还可用早已准备好的蛙鸣筒模拟森林里青蛙低吟浅唱)”。以此引发学生们对动物的兴趣和关爱,使学生感受人与动物、动物与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在这里我再一次感受到了生活才是导入音乐主题的不尽源泉。
闻名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曾说:“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是把音乐美的魅力传送给他们的先决条件。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必然成为他们热爱生活、陶冶情操的助长剂。”作为音乐教师,上课时必须包含丰富的情感,充分发挥情感的疏导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教师用生动的、悦耳的语言,情真意切的语感,抑扬顿挫的语调讲解时,就能把作品解释得引人入胜;当教师用动听、悦耳的语言进行歌唱时,必定“字正腔圆”,使学生情为所动,沉醉在美的享受之中。在教授一首歌时,除了教会学生正确的演唱姿势、表情,准确把握节奏外,教师还应从渗透心理教育的角度出发,加速学生情感的升华,使他们获得求知动力,并结合歌词让学生受到完美人格的熏陶。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指导学生声情并茂地演唱歌曲,在演唱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我们要充分发挥课堂生活本身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将之渗透于音乐课堂教学环节中,要用现代化的教学观念,热情洋溢的教学态度,新型多变的教学方式,谦恭诚实、激情澎湃的教学语言,创设和谐、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营造宽松、健康的课堂心理环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总之,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贯穿于音乐课堂教学,有利于激发课堂教学的活力和生气,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有利于培养新世纪的合格人才。作为教师要牢牢把握住课堂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探索研究学生的心理活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