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机构的基本特点

如题所述

政府组织机构的特征:

1、政治性。政治性是一切国家组织的共同属性。对国家行政组织而言,其政治性体现在反映国家行政组织本质特征的阶级性;由国家行政组织在国家公共管理治理结构中居于的强大决策地位所决定的决策性。



2、公务性。在各种社会组织中,政府组织的基本职能是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组织和管理,向全体国民提供服务。

3、合法性。合法性是政府组织的一个鲜明特征。政府组织的权力和责任要由宪法和法律做出明确规定,政府组织的活动要符合法律法规,其组织成员的产生与免职也要按照一定的法律、法规的规定来进行。

4、广泛性。政府组织较之于其他社会组织,在职能范围和工作对象上都更为广泛,如前所述,政府组织以整个社会公共事务为其管理内容,以全体国民为其工作对象,因此,它所涉及的范围极其广泛。

5、权威性。政府组织是国家行使立法、司法、行政权的机构,它所制定的一切法律,一切合法的规定、命令,凡所涉及到的管理对象都必须遵守,如若违反,即可运用法律和政纪进行制裁和惩戒。

6、系统性。政府组织是按照一定的目标结构、部门结构、权力结构所组成的有机整体。从纵向上看,包括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行政、立法、司法机关,形成了一个金字塔型的层级结构。

7、发展性。发展性是指行政组织适应社会历史的进步,主动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调整自身的宗旨、职能、结构、行为方式,以实现与社会之间交互作用的动态平衡。这一特征包括适应性和动态性两个互为表里的方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6-20
(1)政治性。政治性是一切国家组织的共同属性。对国家行政组织而言,其政治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反映国家行政组织本质特征的阶级性;二是由国家行政组织在国家公共管理治理结构中居于的强大决策地位所决定的决策性。 (2)社会性。社会性由国家的社会职能所决定,主要指国家行政组织所承担的社会一般公共事务管理的职能。服务性和管理性是其内涵中相互联系的两个层次。 (3)权威性。行政组织作为社会公共权力结构中最重要的主体,以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强力和契约关系为基础,凭借宪法、法律和国家武装力量为后盾,使其行政行为具有以约束性和强制性为特点的权威性。 (4)法制性。法制性的实质是“依法行政”,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行政组织自身的组织宗旨、人员编制、机关设置、财政预算等都必须严格按照法律办事;二是行政组织的行政行为或行政管理的内容和方式必须遵从宪法和法律的要求。 (5)系统性。系统性是说国家行政组织从上到下形成一个具有极强整体性的有机系统。该系统表现出结构性和有序性两个特征,结构性是指行政组织根据社会分工建立起来的机关权责体系的特征,有序性是指由行政组织系统内一定的序列和等级体系所显现出来的特性。 (6)发展性。发展性是指行政组织适应社会历史的进步,主动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调整自身的宗旨、职能、结构、行为方式,以实现与社会之间交互作用的动态平衡。这一特征包括适应性和动态性两个互为表里的方面。 了解了学校组织的定义之后,那么到底学校组织有哪些显著的特点?基于这些特点,对学校组织成员应该分别进行怎样的管理?学校管理行为的基本定位应该是什么?应该在什么样的关于学校组织目标的认识前提下去组织、实施学校的行为? 要对这些从理论到实践的问题有清晰的认识,我们必须做如下的分析: (一)学校组织是一个松散结合的系统 对学校组织松散性的描述很多,如: “学校组织的各子系统以及它们所从事的活动相互联系,然而却保持着各自的特点和个性”。 “学校貌似一个科层组织,但实际上学校组织却对教学活动很少控制”。 为什么说学校组织是一个松散结合的系统呢?我们可以对学校组织的三个子系统进行具体的分析。 任何一个学校组织都可以分为学校行政系统、学校教学系统、学校后勤保障系统三部分。 就目前大多数学校的行政系统和后勤保障系统而言,都具有鲜明的科层性,体现在:有明确的分工、有鲜明的权力等级关系、有学校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强调严明的上对下的控制。 学校教学系统是学校组织的主体,学校教学系统却具有松散结合性。 具体体现在: 学校教学系统具有自身教学行为的相对独立性,原因在于: 其一,学校教学系统要遵循教学的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进行教学和育人。 其二,每一位专业化的教师在其专业范围内从事着高度个性化的工作,并且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中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教学工作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创造性。因而,学校管理层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很难实行严密的、统一要求的、落实到分秒和每一处的监控。 并且,目前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越来越强调充分尊重教师的专业权利。即教师在课堂上、在教学和育人过程中有如下专业权利: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实施、教学方法的选择、学习评估、教学反馈等。 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推出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就强调老师对学生的各异的感兴趣的研究课题进行各异的指导,强调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共同研究和探索。这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身就具有鲜明的探究性、灵活性、多元性。此外,目前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推行的新的课程开发模式即鼓励有条件的学校结合当地和本校实际开发出有特色的校本课程,也越来越强调教师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有创造性地选择、开发教学资源。 所有的一切都说明了: 学校教学系统具有松散结合性,这种特性进而从整体上决定了学校组织的松散结合性。 如果把马克思·韦伯所构想的理想科层制不加区分地应用到学校管理的所有领域,则意味着:在学校层层管制的等级权力体系下,下级教师受到数级领导的绝对控制和监督,教师必须遵循繁文缛节式的规章制度,这样,教师的教学时间被含大量公事程序的管理时间挤占,教学效率降低,教学质量势必下滑。 正是基于学校组织是一个松散结合的系统,因而学校管理应该注意如下方面: 对学校教学系统的教师的管理,应该破除严格的科层管理,给与教师充分的专业权利和教学自主权,尊重教师在工作时间上的弹性特征,不要求坐班制。而对学校行政系统和后勤保障系统的人员,可以实行统一管理和严格要求,使其能够严格按照工作分工和工作流程全程为教学系统提供充分的服务。 (二)学校组织是一个更需要人本关怀的组织 学校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经济系统,而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心理系统。教师的工作除了受经济因素的驱动和由职业道德带来的职业自觉性和自律性的驱使外,更多要靠人本关怀等社会心理因素的激励。 为什么这么说呢?根据前面所学内容,我们知道教师很重视高级心理需求的满足,教师有强烈的自尊、受到他人尊重的需要和荣誉、自我实现的需要。只有这些需要得到满足,教师的工作才会更有主动性和创造性,即教师这些高级需要的满足对其工作本身是一种极大的激励。而教师这些高级心理需要的满足要靠学校给予教师更多的人本关怀、学校为教师营造良好的人本关怀的氛围来实现。 所以,我们说学校组织是一个更需要人本关怀的组织。学校应该营造组织成员(上下级、同级同事间)相互关心、尊重的组织氛围,实行以教师为本的管理。 (三)学校组织是一个有多重目标的组织 其一,从学校组织的不同影响主体来说,学校组织是在政府或其他教育投资者、学生家长、教育理论家等多方影响下的具有多重组织目标的组织。 政府更多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需要的角度对学校提出目标要求;其他教育投资者更多从自身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的角度对学校提出期望;学生家长往往更多会从未来就业的角度对学校提出要求;教育理论家会从某种教育理想出发来要求学校。 这些要求往往会存在不一致现象,导致学校组织目标的内在矛盾。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矛盾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这种多重学校目标的反映。 正是因为这些多重期望,使得学校组织的变革将是一个荆棘丛生的道路。 其二,从学校组织的功能来说,学校组织的不同功能带来了其多重的组织目标。 学校既有育人功能,又有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功能。学校应该在育人过程中实现文化传承与创新,这体现了学校组织任务的复杂性。 其三,就单从育人功能而言,学校组织的育人目标也是多重的。 学校在育人方面具有学力保障和成长保障双重目标,即既要使学生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又要使其有一定的生存发展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群、心”全面发展的理论也是学校育人目标多维性的具体表现。 总之,从学校组织内部系统的剖析出发,我们可以看出学校组织从总体上来说是一个松散结合的组织的特点;从学校组织的教职员工特点出发,我们可以得出学校组织是一个更需要人本关怀的组织的特点;从学校组织的任务、目标来看,学校组织是一个受到多重影响的、具有多重目标的组织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政府机构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①政府机构具有阶级性; ②政府机构具有权威性; ③政府机构具有整体性,政府机构由执行不同职能的机关,按照一定的原则和程序结成有机联系的严密的组织系统,共同运转,共同发生作用。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