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便秘怎么办?

如题所述

合理的饮食
膳食纤维的补充是功能型便秘的首选治疗方法,能改变粪便性状、促进肠道蠕动从而容易排出。高纤维的水果主要包括树莓、梨、带皮的苹果、香蕉、橘子和草莓等;富含纤维的蔬菜有豌豆、西蓝花、萝卜、土豆、甜玉米等。
同时,还建议食用粗粮,如麦麸、藜麦、燕麦、糙米、全麦面包等。推荐每日摄入25~35g膳食纤维,且应在几周内缓慢增加,因为如果突然摄入较多,可能导致腹胀和嗳气。
多饮水
每日饮水量至少1.5~2L,能增加粪便中的含水量,使粪便松软,排出更容易。
适量运动
运动可以帮助增加肠道肌肉的活动,对于卧床、运动量少的老年患者益处更大。
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
每日定时排便,如清晨或餐后2小时,不要抑制便意,且排便时保持注意力集中,减少外界因素干扰。
保持心情愉悦
避免生活及工作上的压力。
药物治疗
一般人群便秘的药物治疗。
泻药
容积性泻药
通过增加粪便中的水分,增大粪便体积,使粪便松软易排出,适用于轻度便秘的患者。该类药品一般为处方药,安全性高,不良反应较少,常为首选的治疗药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28
便秘是现代人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它的发生率也比较高。但它本身并不是疾病,而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复杂症状,正因如此,大部分便秘患者往往不去特殊理会,殊不知,长期便秘会导致多种腔肠疾病、急性心肌梗死等,对人们的生活健康具有潜在的危害。

一、 主要临床症状
便秘的主要临床症状有:排便次数减少、粪便量减少、排便费力、不畅;大便干结、硬便,排便不净感;便秘伴有腹痛或腹部不适。部分患者还伴有失眠、烦躁、多梦、抑郁、焦虑等精神心理障碍。上述症状同时存在2种以上时,可诊断为症状性便秘。通常以排便频率减少为主,一般每2~3天或更长时间排便一次(或每周<3次)即为便秘。
二、如何治疗
1、注意均衡饮食、适量增加膳食纤维:膳食纤维本身不被吸收,能吸附肠腔水分从而增加粪便容量,刺激结肠,增强动力。含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有麦麸、玉米、薯类或糙米、蔬菜等。
2、补充水分:多饮水,建议每天饮水可在1500ml以上,使肠道保持足够的水分,有利粪便排出。
3、多吃水果:大多数的水果里都含有充足的水分和丰富的维生素、纤维素等,这些均有利于润肠通便、利尿降压、调理肠胃,对治疗便秘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
4、增加脂肪供给:适当增加高脂肪食物,植物油能直接润肠,且分解产物脂肪酸有刺激肠蠕动作用。干果的种仁(如核桃仁、松子仁、各种瓜子仁、杏仁、桃仁等),含有大量的油脂,具有润滑肠道、通便的作用。
5、避免排便习惯受到干扰:由于精神因素、生活规律的改变、长途旅行过度疲劳等未能及时排便的情况下,易引起便秘。
6. 适当的体育锻炼:合理安排生活和工作,做到劳逸结合。适当的文体活动,特别是腹肌的锻炼有利于胃肠功能的改善,对于久坐少动和精神高度集中的脑力劳动者更为重要。
7、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每日定时排便,形成条件反射,建立良好的排便规律。有便意时不要忽视,及时排便。排便的环境和姿势尽量方便,免得抑制便意、破坏排便习惯。
第2个回答  2020-09-28
便秘的原因很多,根据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处理方法。
一般情况下,大多数都是习惯性便秘,与平时的饮食习惯以及生活习惯有一定的关系,比如饮食太精、喝水少、运动少、排便习惯不好等等有很大的关系。这种便秘,大多数通过改善饮食以及生活习惯的调理,能够缓解的。
对于习惯性便秘的防治,建议做到以下几点:1、每天必须吃多量的蔬菜、水果、粗粮,多喝水,每天至少1500ml以上;2、少吃吃上火食物,不要吃辛辣刺激食物;3、多喝点酸奶(粘稠的那种),目的是调节肠道菌群;4、每天早晨起床后喝一大杯温热淡盐水;5、如果有便秘重可去药店买点乳果糖口服液(颗粒剂)或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口服通便;6、如果大便特别干结,不要用力使劲拉,可以用点开塞露帮助排便;7、每天腹部顺时针按摩数次,同时适当增加有氧运动,促使胃肠蠕动。
若用上述方法难以缓解的便秘,那就需要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看看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判断出到底是出口梗阻性便秘,还是慢传输性便秘或者混合性便秘。可以选择做电子结肠镜、全消化道钡餐、排粪造影检查、直肠测压试验、盆底肌肌电图等等特异性检查,根据具体检查结果,做相应的治疗。
收起
第3个回答  2020-09-28
很多患者对于便秘没有给予太多的重视,长期便秘,毒素在身体内不断的积聚,使体内五脏中毒现象,降低五脏功能,最终可能由小化大,造成其它疾病。最常见的是痔疮和肛裂,因此出现便秘后需要引起重视,积极寻找原因,如果是由于排便时间不规律,则需要每天规定入厕排便的时间,时间久了就会形成习惯,自然也就不会形成便秘了。此外,平时的生活习惯也需要调整,比如多饮水,多吃润肠的水果,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如果便秘还没有缓解,建议去医院做个肠镜检查,以明确是否有肠道占位性病变导致。
第4个回答  2020-09-28
便秘,有以下几种原因。
1.与年龄有关
老年人便秘的患病率较青壮年明显增高,主要是由于随着年龄增加,老年人的食量和体力活动明显减少,胃肠道分泌消化液减少,肠管的张力和蠕动减弱,腹腔及盆底肌肉乏力,肛门内外括约肌减弱,胃结肠反射减弱,直肠敏感性下降,使食物在肠内停留过久,水分过度吸收引起便秘。此外,高年老人常因老年性痴呆或精神抑郁症而失去排便反射,引起便秘。
2.不良生活习惯
(1)饮食因素 老年人牙齿脱落,喜吃低渣精细的食物,或少数病人图方便省事,饮食简单,缺粗纤维,使粪便体积缩小,黏滞度增加,在肠内运动减慢,水分过度吸收而致便秘。此外,老年人由于进食少,食物含热卡低,胃肠通过时间减慢,亦可引起便秘。有报道显示,胃结肠反射与进食的量有关,1000cal膳食可刺激结肠运动,350cal则无此作用。脂肪是刺激反射的主要食物,蛋白质则无此作用。
(2)排便习惯 有些老年人没有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常常忽视正常的便意,致使排便反射受到抑制而引起便秘。
(3)活动减少 老年人由于某些疾病和肥胖因素,致使活动减少,特别是因病卧床或坐轮椅的患者,因缺少运动性刺激以推动粪便的运动,往往易患便秘。
3.精神心理因素
患抑郁、焦虑、强迫症等心理障碍者易出现便秘。
4.肠道病变
肠道的病变有炎症性肠病、肿瘤、疝、直肠脱垂等,此类病变导致功能性出口梗阻引起排便障碍。
5.全身性病变
全身性疾病有糖尿病、尿毒症、脑血管意外、帕金森病等。
1.坚持参加锻炼
对60岁以上老年人的调查表明,因年老体弱极少行走者便秘的发生率占15.4%,而坚持锻炼者便秘的发生率为0.21%,因此鼓励患者参加力所能及的运动,如散步、走路或每日双手按摩腹部肌肉数次,以增强胃肠蠕动能力。对长期卧床病人应勤翻身,并进行环形按摩腹部或热敷。
2.培养良好的排便习惯
进行健康教育,帮助患者建立正常的排便行为。可练习每晨排便一次,即使无便意,亦可稍等,以形成条件反射。同时,要营造安静、舒适的环境及选择坐式便器。
3.合理饮食
老年人应多吃含粗纤维的粮食和蔬菜、瓜果、豆类食物,多饮水,每日至少饮水1500ml,尤其是每日晨起或饭前饮一杯温开水,可有效预防便秘。此外,应食用一些具有润肠通便作用的食物,如黑芝麻、蜂蜜、香蕉等。
4.其他
防止或避免使用引起便秘的药品,不滥用泻药,积极治疗全身性及肛周疾病,调整心理状态,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建立正常排便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