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把孩子养废的家庭都有哪些共同点?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31

孩子养废的家庭都有以下特点。

1.经常对孩子暴力相向,还埋怨孩子脾气不好

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父母埋怨孩子脾气不好,性格太过急躁,却从来不反思自己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是否也经常实施暴力。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父母是什么样,孩子就是什么样,孩子的脾气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父母的影响。

2.从不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还经常指责孩子不好好学习

很多孩子在青春期格外叛逆的原因都是父母不够关心孩子。有的父母不仅不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在孩子考不好的时候还要反过来指责孩子不好好学习。这种不平衡的教育方式,会让孩子更加厌恶学习,有的时候还会恶化彼此间的亲子关系。

3.经常强制管控孩子的生活,还埋怨孩子没有自己的思想

我们有的父母性格比较强势,喜欢什么事都听自己的,在家庭教育中也同样如此。在初期的家庭教育中,总习惯于让孩子都听自己的,不允许孩子有和自己相反的意见,久而久之,孩子的性格就会变得特别的怯懦,没主见,根本没有一点自己独立的思想。



4.焦虑的母亲与缺失的父亲


这同样也是很多家庭的现状,也与中国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思想有关。父亲在外努力工作,主要承担家庭的经济责任,而对孩子的教育关心较少。母亲的重心则主要放在孩子身上,可以发现校门外接孩子的,来开家长会的,找老师谈话的,总是妈妈居多。但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亲的参与也是极为重要的。

父亲可以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相较于母亲,往往父亲更容易坚持原则,也更能用客观的标准来对待孩子,一般三岁左右父亲父亲应当开始恰当的规训孩子。父亲在家庭中作为力量的象征,还可以起到保护孩子,带孩子看向家庭以外的世界等诸多功能,有机会单独和大家探讨。

第2个回答  2022-10-31
我认为把孩子养废的家庭共同点有两个,一个是父母的错误行为,另一个是父母没有确定培育路线,并及时修正孩子及自己错误的行为。

人类的大脑进化过程经历本能脑,情绪脑和理智脑,理智脑中的前额叶控制着我们人类的语言、逻辑,思维,创新,哲学,艺术等,是推动人类开启文明的动力。

可是15岁以内的小朋友,其理智脑基本还没有发育完成,人类的理智脑的前额叶在15岁到25岁的时候才真正成长,这个时候他们才拥有真正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抽象能力。而在15岁之前,小朋友学习新认知,靠的主要是镜像神经元。

镜像神经元是人类学习新知,与人交往的基础。有了镜像神经元,人类才能交往和模仿,由于15岁以内的小朋友大脑前额叶尚未完全发育,他们的思辨能力,思维推导能力建立的基础还未形成,所以他们学习新知识,主要靠镜像神经元,也就是说,15岁以前小朋友的学习,主要靠的是模仿,而不是逻辑推理,抽象思维。

所以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小孩子的行为基本上是父母行为的翻版。

难怪著名心理学家华生说过:如果给我一个7岁的小孩,我可以让他变成你想要的人,不管是医生、律师、老师甚至是小偷。所以行为心理学家认为,决定一个人的行动,是后天的环境所规定的。后天的环境,教育,文化,习俗将一个人的培养成了你想要的人。比如你想培育一个善良的人,就在他行为正确的时候,给予奖励,错误的时候,给予惩罚。而如果你想培育一个恶棍,就在他行为正确的时候,给予惩罚,错误的时候,给予奖励。

这就是为什么身边的一个老同事经常教导未结婚的新同事,想要快速了解你的男女朋友的性格,了解他(她)们的父母的行为,思维就行了。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

第二个共同特点就是父母没有确定培育路线,及时修正孩子及自己的错误行为。

·在一个组织里,如果你是领导,只要你给别人一个职位,充分授权,这个人就会根据公司的使命、愿景、价值观自行履行职责,完成这个职位赋予的任务,这是一流人才;如果这个人需要你设定原则,并且能以原则为依据开展工作,这是二流人才;如果在原则的指导下,他不知道怎么实施,需要你教授他方法,流程,他才能工作,这是三流人才;如果他需要你手把手的教,才能工作,这是四流人才。

一个家庭就是一个组织,在家里,父母就是组织的领导,父母在培育孩子的时候,经常以四流人才的做法,手把手教育孩子,并且贯彻始终,这种做法直接导致孩子的无能或叛逆。教育的方式应该是从四流人才逐步向一流人才转变的过程。

在3岁前,小孩以镜像神经元为主导,实时进行模仿,这个时期,我们要以培育四流人才的方法,手把手教小孩子语言,识字,逐步教他们认识这个世界。我们还要要手把手教小孩子爬行,走路,骑自行车,跑步,游泳等程序性技巧。

在3-10岁时,小孩子还没有完全的独立思考能力,这个时候,我们要以培育三流人才的做法,设置一些方法流程,让孩子按照这个方法流程独立完成任务,逐步培育独立行动能力。让他们形成自动化的行为,思考习惯。

在10-21岁,孩子的大脑前额叶逐渐发育完善,孩子开始发育出独立思考能力,这时,我们要以培育二流人才的做法,设置一些行为原则,让孩子在这个原则内自由发挥,慢慢培育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在20-23岁,正是孩子读大学的阶段,我们要给孩子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使命,让他们能围绕自己的人身使命,选择自己的人生路径,职业生涯,实现人生的目标。

当然这个过程并不存在明确的界面,而是每个时期都有主要的主导行为。不是说10-21岁只是进行方法教育,完全不涉及价值观,使命。

另外,在整个教育过程,父母要及时修正孩子的错误行为。

飞机严格按照航线飞行的概率是多大?100%,90%,50%,0。很多人认为是100%,但是实际上是0,飞机在飞行过程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而偏离航线(比如:气流,障碍物),飞机总是在机长的不断修正下贴合航线飞行的。

达尔文说过:“生存下来的不是最强大的生物,也不是最聪明的生物,而是最能适应变化的生物”,生物之所以能够生存下来,靠的就是不断修正自己,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修正是自然界的最大法则。所以在教育小孩子的过程,我们要不断修正孩子的错误,同时也要不断反思,修正自己的错误。
第3个回答  2022-10-31


纵观身边的家庭和很多小说故事、历史,把孩子养废的家庭大多都有这样的特点:


1、毫无原则的 宠溺 孩子


古语说“惯子如杀子”,其实这句话一点都不假。


现在网上流行的一句话“扶弟”,其实就是重男轻女的结果。被帮扶的弟弟,一般都不成器,也没有任何责任感,更有一些父母由于见识的问题,不停压榨女儿一味的为了儿子。


原本原生家庭条件不好,孩子养成了伸手族,有着无穷大的欲望,却不肯自己付出,所有好的资源都集中在那个“儿子身上”,最终光耀门楣没有指望上,倒是养成了孩子自私自利的性格。什么都觉得理所应当,最后结局我想不用我多说。


2、打着“我都是为了你好”,想尽办法安排好孩子的一切,并且不允许孩子不服从


“妈宝”这个词实现很流行,但是很多时候却真的让人遗憾,很多成年人,成年人的身体却有一颗“婴儿般”的心灵。很多事情毫无主见,什么都听“妈妈的”,结果就是一事无成,甚至把自己的幸福家庭也搞丢了。


这类孩子多半承担不起责任,或者说是逃避责任,缺乏处理危机的能力。回顾孩子的成长,一定有强势的父母,并且父母会想尽一切办法让孩子服从,甚至不能有一点异议。


最后孩子听之任之,最终结果可想而知。


也许每家对孩子表面上表现不一样,但追根溯源,这两种家庭出来的孩子大半基本是被养废的,碌碌无为已经是最好的结局了。


大家怎么看呢


以下,是“或”的关系


忽略孩子(感受)


贬低孩子(品质)


嘲讽孩子(行为,结果)


孩子怎么做都得不到肯定,怎么做都达不到要求(成绩,其他技能学习)


打骂威胁孩子(家暴)


父母经常吵架,冷战,互相指责


离婚时推卸责任,说对方不好,还在孩子面前指责


等……不胜枚举。

第4个回答  2022-10-31

1.女强男弱型。

妈妈太强势,要强,说一不二,往往左右家庭决策的走向。爸爸处于从属地位,为命是存。不是说爸爸的做法不好,可能这也是爱的一种方式,但物极必反,一味退让有可能毁掉整个家庭,更别说孩子的未来。

2.盲目攀比型。

这种家庭氛围会大阻碍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造成自卑,甚至自闭。在我小时候,老妈看到电视上有与我相仿年纪的孩子在舞台上唱歌或者跳舞,她总会说,你看看人家,小小年纪就能上台表演。

3.自以为是型。

家长总希望孩子优秀,自以为是的认为孩子应该学好这个,学好那个。不考虑孩子的感受,直接根据自己的意愿或者说要把自己人生的缺憾转嫁到孩子身上,就像有些家长小时候没条件上兴趣班,想学绘画,如今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给小孩报绘画班,就大错特错了,这样是把原生家庭的负面影响带到另一个极端了。

4.碎碎念念型。

这属于一种总是在唠叨絮叨的家庭,但一切总有一个理由,那就是为孩子好,以一种近乎完美的、无懈可击的、至高无上的道德绑架,孩子就像一条皮筋,一开始富有弹性,拥有自由活力,但随着力度的不断加大,压力与日俱增,渐渐地变得僵直,变得为命是存,变得毫无耐心,直到绷断的那一刻。

5.百依百顺型。

此类的家庭对孩子是绝对的溺爱,绝对的服从。

所有人作为旁观者,对这样的家庭,绝对是鄙视的,但往往涉及到了自身,却有无数种理由为自己辩解,比如,她或者他还只是个孩子;小孩子懂什么;偶尔教育一下就可以(事实上就没有偶尔这么一说)等等。

第5个回答  2022-10-31

孩子养废的家庭都有以下特点。

1.经常对孩子暴力相向,还埋怨孩子脾气不好

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父母埋怨孩子脾气不好,性格太过急躁,却从来不反思自己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是否也经常实施暴力。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父母是什么样,孩子就是什么样,孩子的脾气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父母的影响。

2.从不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还经常指责孩子不好好学习

很多孩子在青春期格外叛逆的原因都是父母不够关心孩子。有的父母不仅不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在孩子考不好的时候还要反过来指责孩子不好好学习。这种不平衡的教育方式,会让孩子更加厌恶学习,有的时候还会恶化彼此间的亲子关系。

3.经常强制管控孩子的生活,还埋怨孩子没有自己的思想

我们有的父母性格比较强势,喜欢什么事都听自己的,在家庭教育中也同样如此。在初期的家庭教育中,总习惯于让孩子都听自己的,不允许孩子有和自己相反的意见,久而久之,孩子的性格就会变得特别的怯懦,没主见,根本没有一点自己独立的思想。

4.焦虑的母亲与缺失的父亲

这同样也是很多家庭的现状,也与中国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思想有关。父亲在外努力工作,主要承担家庭的经济责任,而对孩子的教育关心较少。母亲的重心则主要放在孩子身上,可以发现校门外接孩子的,来开家长会的,找老师谈话的,总是妈妈居多。但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亲的参与也是极为重要的。

父亲可以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相较于母亲,往往父亲更容易坚持原则,也更能用客观的标准来对待孩子,一般三岁左右父亲父亲应当开始恰当的规训孩子。父亲在家庭中作为力量的象征,还可以起到保护孩子,带孩子看向家庭以外的世界等诸多功能,有机会单独和大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