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把孩子养废的家庭都有哪些共同点?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31

我认为把孩子养废的家庭共同点有两个,一个是父母的错误行为,另一个是父母没有确定培育路线,并及时修正孩子及自己错误的行为。人类的大脑进化过程经历本能脑,情绪脑和理智脑,理智脑中的前额叶控制着我们人类的语言、逻辑,思维,创新,哲学,艺术等,是推动人类开启文明的动力。可是15岁以内的小朋友,其理智脑基本还没有发育完成,人类的理智脑的前额叶在15岁到25岁的时候才真正成长,这个时候他们才拥有真正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抽象能力。而在15岁之前,小朋友学习新认知,靠的主要是镜像神经元。镜像神经元是人类学习新知,与人交往的基础。有了镜像神经元,人类才能交往和模仿,由于15岁以内的小朋友大脑前额叶尚未完全发育,他们的思辨能力,思维推导能力建立的基础还未形成,所以他们学习新知识,主要靠镜像神经元,也就是说,15岁以前小朋友的学习,主要靠的是模仿,而不是逻辑推理,抽象思维。所以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小孩子的行为基本上是父母行为的翻版。难怪著名心理学家华生说过:如果给我一个7岁的小孩,我可以让他变成你想要的人,不管是医生、律师、老师甚至是小偷。所以行为心理学家认为,决定一个人的行动,是后天的环境所规定的。后天的环境,教育,文化,习俗将一个人的培养成了你想要的人。比如你想培育一个善良的人,就在他行为正确的时候,给予奖励,错误的时候,给予惩罚。而如果你想培育一个恶棍,就在他行为正确的时候,给予惩罚,错误的时候,给予奖励。这就是为什么身边的一个老同事经常教导未结婚的新同事,想要快速了解你的男女朋友的性格,了解他(她)们的父母的行为,思维就行了。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第二个共同特点就是父母没有确定培育路线,及时修正孩子及自己的错误行为。·在一个组织里,如果你是领导,只要你给别人一个职位,充分授权,这个人就会根据公司的使命、愿景、价值观自行履行职责,完成这个职位赋予的任务,这是一流人才;如果这个人需要你设定原则,并且能以原则为依据开展工作,这是二流人才;如果在原则的指导下,他不知道怎么实施,需要你教授他方法,流程,他才能工作,这是三流人才;如果他需要你手把手的教,才能工作,这是四流人才。一个家庭就是一个组织,在家里,父母就是组织的领导,父母在培育孩子的时候,经常以四流人才的做法,手把手教育孩子,并且贯彻始终,这种做法直接导致孩子的无能或叛逆。教育的方式应该是从四流人才逐步向一流人才转变的过程。在3岁前,小孩以镜像神经元为主导,实时进行模仿,这个时期,我们要以培育四流人才的方法,手把手教小孩子语言,识字,逐步教他们认识这个世界。我们还要要手把手教小孩子爬行,走路,骑自行车,跑步,游泳等程序性技巧。在3-10岁时,小孩子还没有完全的独立思考能力,这个时候,我们要以培育三流人才的做法,设置一些方法流程,让孩子按照这个方法流程独立完成任务,逐步培育独立行动能力。让他们形成自动化的行为,思考习惯。在10-21岁,孩子的大脑前额叶逐渐发育完善,孩子开始发育出独立思考能力,这时,我们要以培育二流人才的做法,设置一些行为原则,让孩子在这个原则内自由发挥,慢慢培育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在20-23岁,正是孩子读大学的阶段,我们要给孩子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使命,让他们能围绕自己的人身使命,选择自己的人生路径,职业生涯,实现人生的目标。当然这个过程并不存在明确的界面,而是每个时期都有主要的主导行为。不是说10-21岁只是进行方法教育,完全不涉及价值观,使命。另外,在整个教育过程,父母要及时修正孩子的错误行为。飞机严格按照航线飞行的概率是多大?100%,90%,50%,0。很多人认为是100%,但是实际上是0,飞机在飞行过程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而偏离航线(比如:气流,障碍物),飞机总是在机长的不断修正下贴合航线飞行的。达尔文说过:“生存下来的不是最强大的生物,也不是最聪明的生物,而是最能适应变化的生物”,生物之所以能够生存下来,靠的就是不断修正自己,以适应环境的变化。修正是自然界的最大法则。所以在教育小孩子的过程,我们要不断修正孩子的错误,同时

也要不断反思,修正自己的错误。

第2个回答  2022-10-31

把孩子养废的家庭都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个,女强男弱型。妈妈太强势,要强,说一不二,往往左右家庭决策的走向。爸爸处于从属地位,为命是存。不是说爸爸的做法不好,可能这也是爱的一种方式,但物极必反,一味退让有可能毁掉整个家庭,更别说孩子的未来。

自古以来,家庭之主就应该男人来做,我没有任何贬低女性的意思。这是由天性决定的,是大自然的规律,通常说,女性是感性的动物,男性是理性的动物。很多事情也很好的验证了这一点,比如女强人的家庭往往多是不幸福的,因为很多时候女强人也需要温存,也需要依靠,只是那个依靠的强大在现实生活中难以找到,继而因感情所困,不能自拔。男弱女强的家庭基础本来也就是脆弱的,一味强势的女性与心有不甘的男性或者是那种隐忍的男性,终究会是个情感破裂的爆发点。

这样的家庭组合,会给孩子带来什么,可想而知。强势的妈妈带领这个家庭走向强势,走向感性的极端,给孩子带来的是什么,是唯唯诺诺,是小心翼翼,是压抑,是无处发泄。



第二个,盲目攀比型。这种家庭氛围会大阻碍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造成自卑,甚至自闭。在我小时候,老妈看到电视上有与我相仿年纪的孩子在舞台上唱歌或者跳舞,她总会说,你看看人家,小小年纪就能上台表演。

这种问题我纠结了好多年,后来才明白,人家孩子之所以能上台,首先是有那种上台的机会;平时有专业培训,就像现在孩子们上的兴趣班;或者父母就是从事相关行业的,家庭引导和耳濡目染而形成的。然而我却什么也没有,但强加在自身的心理压力却影响了我很多年,甚至如今也会有。

别人家的孩子毕竟是别人家的,我们总不能一直长别人家志气,老灭自己家孩子威风。有时候可能碍于面子要不停夸别人家孩子,但自己孩子会在这种情况下不断固化技不如人的假象,一次又一次的自我验证这种不足,最终成为实事。有些时候不是自己孩子真不行,而是被这样的家庭环境框定、框定、再框定,孩子的自卑心理甚至自闭心理也就逐渐形成为一个稳定性的人格性格特征。



第三个 自以为是型。家长总希望孩子优秀,自以为是的认为孩子应该学好这个,学好那个。不考虑孩子的感受,直接根据自己的意愿或者说要把自己人生的缺憾转嫁到孩子身上,就像有些家长小时候没条件上兴趣班,想学绘画,如今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给小孩报绘画班,就大错特错了,这样是把原生家庭的负面影响带到另一个极端了。

事实上,许多家长,一直在用双重标准来要求孩子和自己:
孩子不许看电视玩手机,自己却经常追剧玩游戏刷短视频;
孩子必须早睡早起,自己却可以熬夜、睡到日上三竿;
总是逼着孩子看书学习,自己却从来不摸书不学习······
还有一些家长,喜欢把自己达不到的目标、未完成的心愿,强加在孩子身上,让孩子去完成:
小时候没条件学乐器,就让孩子苦练钢琴、舞蹈,多才多艺;自己学习不好,就想要孩子考第一考名校······
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却理直气壮地要求孩子,必然是不能让孩子信服的,教育效果会大打折扣,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威信也会逐渐降低。

第3个回答  2022-10-31

我认为的把孩子养废的家庭有以下共同点:一、过度溺爱孩子,有些家庭真的什么都舍不得孩子做,怕孩子受伤难过,一度的认为是为孩子好,是心疼孩子,但实际上却很大程度上害了孩子。二、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打骂,出口成脏,也不管孩子懂不懂,难不难受,小孩子好奇心很强,会学习父母的行为,会导致孩子学坏,在外面和别的孩子打架。三、父母经常给孩子灌输家里很穷,什么都没有,孩子想买想要的东西父母就会说家里没钱,买不起,也不管孩子怎么样。长此以往,孩子就会产生自卑心理,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严重的话可能会自闭哦。四、父母爱贪小便宜,偷偷摸摸。比如带着孩子去菜地的时候,去偷别人家的菜,还告诉孩子这是很正常的,孩子肯定都认为父母是对的,就会效仿,那孩子长大之后就是一个行为不良的孩子。

此为网图

所以说,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父母的常态就是孩子将来的状态,父母的肩膀就是孩子的起跑线,想要孩子将来什么样,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让自己成为这样的人,给孩子树立起榜样,孩子才有可能长成这样,而不是做一些不恰当的行为,带坏孩子,到头来还说是孩子自己不学好,把责任全都推到孩子身上。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的行为恰好就映射到父母身上,也知道孩子的父母是怎样的人,所以为人父母,教育好孩子的同时也能规范自己,让自己成为好父母。

第4个回答  2022-10-31

1、女强男弱。

妈妈太强势,要强,说一不二,往往左右家庭决策的走向。爸爸处于从属地位,为命是从。

不是说爸爸的做法不好,可能这也是爱的一种方式,但物极必反,一味退让有可能毁掉整个家庭,更别说孩子的未来。

这样的家庭组合,会给孩子带来什么,可想而知。强势的妈妈带领这个家庭走向强势,走向感性的极端。

给孩子带来的是什么,是唯唯诺诺,是小心翼翼,是压抑,是无处发泄。

女强男弱的这种家庭,这种阴阳不平衡的家庭很容易把孩子养废!

2、盲目攀比型家庭。

这种家庭氛围会大阻碍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造成自卑,甚至自闭。

在我小时候,老妈看到电视上有与我相仿年纪的孩子在舞台上唱歌或者跳舞,她总会说,你看看人家,小小年纪就能上台表演。

别人家的孩子毕竟是别人家的,我们总不能一直长别人家志气,老灭自己家孩子威风。

有时候可能碍于面子要不停夸别人家孩子,但自己孩子会在这种情况下不断固化技不如人的假象,一次又一次的自我验证这种不足。

最终成为实事。有些时候不是自己孩子真不行。

而是被这样的家庭环境框定、框定、再框定,孩子的自卑心理甚至自闭心理也就逐渐形成为一个稳定性的人格性格特征。

3、自以为是型。

家长总希望孩子优秀,自以为是的认为孩子应该学好这个,学好那个。

不考虑孩子的感受,直接根据自己的意愿或者说要把自己人生的缺憾转嫁到孩子身上。

就像有些家长小时候没条件上兴趣班,想学绘画,如今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给小孩报绘画班,就大错特错了。

这样是把原生家庭的负面影响带到另一个极端了。

4、碎碎念念型。

这属于一种总是在唠叨絮叨的家庭,但一切总有一个理由,那就是为孩子好,以一种近乎完美的、无懈可击的、至高无上的道德绑架。

孩子就像一条皮筋,一开始富有弹性,拥有自由活力。

但随着力度的不断加大,压力与日俱增,渐渐地变得僵直,变得为命是存,变得毫无耐心,直到绷断的那一刻。

这种碎碎念念的家长,往往都不会意识到自己的这一些列操作,可能已经给孩子留下永远无法释怀的阴影。

如法炮制出一个原本自己就充满恨意的原生家庭,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照猫画虎,有样学样。

这类的家长一面抵触这种原生家庭,一面却又极力的塑造着这种家庭。

5、百依百顺型。

此类的家庭对孩子是绝对的溺爱,绝对的服从。所有人作为旁观者,对这样的家庭,绝对是鄙视的。

但往往涉及到了自身,却有无数种理由为自己辩解。

比如,她或者他还只是个孩子;小孩子懂什么;偶尔教育一下就可以(事实上就没有偶尔这么一说)等等。

第5个回答  2022-10-31

第一种家庭就是永远以孩子为大的家庭。

以孩子为大就意味着永远以孩子为中心,孩子说一父母们不会说二,孩子说往东走父母们绝不会往西走,这样一来孩子就变得无法无天了。从小在家里面就是孩子说了算,如果有一点不顺心的地方,就会和父母一哭二闹三上吊。时间一久,这样的孩子根本就无法适应社会当中高强度的工作和生活,而在学习当中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也不会用于挑战困难。由于在家中长期依赖父母,他们没有独立生存的能力。不管是在学校当中内宿,还是在外租房子自己工作,他们都无法承担一些压力,也没有办法自己去解决一些问题。如果永远以孩子为大,这样的家庭就会培养出一个骄傲自满,自以为是,非常自私的孩子。虽然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但只有用正确的方式去培养和教育一个孩子,才会让他们成人成才,父母们对孩子的关爱不应该成为一种溺爱。否则只会让一个孩子在家里面永远都飞扬跋扈,而父母在孩子的面前永远都是如此的谦卑。

第二种家庭就是过于宠溺孩子的家庭。

过于宠溺孩子最终导致的后果是令人难以想象的,如果过于宠溺孩子,只会让他们觉得父母将来老了需要依靠自己,所以根本就不会对他们有任何的不满。相反,这样的巨婴反而会对父母造成很多意见,将来他们长大了更有可能与父母的关系非常冷漠。

还有最后一类家庭,如果父母在孩子犯错的时候没有认真的去责罚,而是太过心软总是忽视孩子所犯的错误,将来孩子也会变成一个不自立不知道感恩的人。

孩子在犯错的时候,如果没有人给予他们正确的教导,将来孩子将会一次又一次的犯错。在这一个社会触犯了道德底线不会受到法律的制裁,然而当一个孩子成年了以后,触犯了法律的底线,将是走向了法律的深渊。从小孩子在犯错的时候,应该得到父母的正确引导。父母该罚的就罚不要太心软,将来孩子才会成为一个知法守法不会去犯法的人。不管一个孩子成绩是好还是差,如果人品出现了问题,性格也出现了极大的缺憾,将来无法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才,也没有办法在这个社会上与人相处。真正的人才是首先成人才成才,否则也不会是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