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公司出现员工和管理层的“青黄不接”时,该怎么处理才妥当?

如题所述

执行能力是一个老话题,现代企业一般简称执行力。
许多企业界的精英们从各自的角度对执行力的含义做过精辟的论述。
GE前总裁杰克·韦尔奇认为,所谓执行力,就是把妨碍执行过程的做法及美丽空壳统统拿掉。
戴尔总裁迈克尔·戴尔认为,执行力就是员工在每一个阶段都一丝不苟地切实执行。
联想的柳传志的理解是,所谓的执行力就是选拔合适的人员到合适的岗位上。
台湾鸿海集团首席执行官郭台铭说,执行力说穿了,就是看你有没有决心。
美国执行一书的作者拉姆·查兰博士说,知道作什么,选择正确的人来做并激励他们,最后传达和显示结果,这就是执行。
完成这一过程的能力就是执行力。
有着哈佛大学企业管理博士后、牛津大学国际经济博士后、美国诺瓦大学公共决策博士等多个头衔的著名企业咨询师余世维先生说:执行力就是要按质按量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执行力就是核心员工的执行力;执行力就是要排除官僚主义的作用;执行力就是要坚持一丝不苟。
对于战略和执行那个更重要,他认为战略不过是一张纸而已,如果没有出色的执行,战略是没有用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提高执行力,特别是管理层的执行力是推动公司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二、执行力的现状有这样一句大家都熟知的话:中国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
不缺少各类规章制度,缺的是对规章制度不折不扣的执行。
我国著名企业家、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先生在比较中日两个民族的认真精神时曾说:如果让一个日本人每天擦桌子六次,日本人会不折不扣地执行,每天都会坚持擦六次;如果每天让中国人去做,那么他在第一天可能擦六遍,第二天可能擦六遍,但到了第三天,可能就会擦五遍、四遍、三遍,到后来就不了了之。
由此可见,整体缺乏执行力是大多中国人一个不良的通病。
俗话说: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现象在我们这里也不同程度的存在着。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至少存在以下三种因素:1、思想因素。
作为中国人,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不免在个别管理层人员的思想深处或轻或重地留下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封建残余思想毒素。
很多一部分人愿当决策者,不愿当执行者;君子动口不动手的现象还有一定的市场。
而作为一名负责基层管理的干部来说,这却是致命的弱点。
因为基层管理者讲执行,必须做到即要说,准确传达决策层的工作思路和安排部署;还更必须要作, 切实起到先干一步的带动示范作用。
2、能力因素。
实践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部分同志有着积极向上的工作干劲,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能够积极执行上级和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但工作抓不住重点,见不到效果。
究其原因,多半是因为工作能力不足造成的。
3、激励因素。
工作中,还有一种现象很值得我们深思。
那就是有的同志即有工作能力,也不乏工作愿望,但在工作中却只仅仅满足于完成任务,而不愿创新思维,扩大工作效果。
能力大小一个样、工作好坏一个样、执不执行一个样是导致出现这种现象的重要因素,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则是缺乏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提高管理层的执行力也和干好其他工作和事业一样,面对的不外乎解决好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的问题。
即:一是要把握人的思想,解决想干还是不想干的问题;二是提高人的素质,解决会干不会干的问题。
同时,我们还要格外关注一个重要问题,即:加强文化建设,解决执行潜能的问题。
基于这种认识,笔者认为:内化于心、强化于质、柔化于情是提高管理层执行力的基本方法和有效途径。
1、内化于心,突出教育,强化领导力。
提高管理层的执行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层自身的思想认识。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起,在管理培训领域兴起一股执行力培训的热潮。
许多领导者都强调组织执行力在管理中的重要地位,痛感执行力缺乏带来的严重后果。
提出了执行力缺乏的板子应该打在管理者还是执行者谁的身上的问题。
并达成一种共识:即组织执行力差的实质是组织领导力差,领导力差是导致执行力差的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面,领导力决定执行力。
因此,要强化管理层的思想教育工作,提高各级管理干部的思想认识,增强其干好各项工作,狠抓任务落实的责任心、进取心和事业心。
同时,要进一步了解、掌握、尊重并激发管理层、执行层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思想感情,加强对广大基层干部和广大员工的教育引导,在决策和下达工作任务时多考虑其正确性和可行性,以赢得广大员工群众发至内心的认可和赞同。
从而达到人心齐、泰山移的良好工作效果,切实强化工作的领导力。
2、强化于质,狠抓培训,提高工作力。
管理层的思想水平、执行能力最终要体现在会干事、能执行的综合素质上。
这就需要狠抓业务知识的学习和技术能力的培训,不断提高各级管理干部的整体素质,促进落实任务和执行各项工作能力的提高。
一要注重学习。
二要培育新人。
选人、识人、用人,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是各级管理者日常管理中最重要的问题。
管理者是否能放手使用新人,是培育提高组织执行力的关键。
日常工作中,喜欢用熟手是许多管理者的特点,但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熟手有老化的时候,如果新人得不到培养,必将导致青黄不接,执行力下降。
因此,必须把培育新人当作一项重中之重来认真对待,不断提高执行者的工作能力。
3、柔化于情,注重关怀,扩大感召力。
每一个正常的人,都是具有理性和感情的高级动物。
能够准确无误地驾驭自己的行为。
美国行为科学家梅约说过:只有从人的行为本质中激发出动力,才能提高效率。
激励是真正能够将思路转化成执行力的重要因素。
根据组织行为学理论,激励的核心在于把握员工内在的主导需求。
一要根据不同员工的需求,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
工作中,可针对不同的人,分别采用成就激励、能力激励、环境激励、物质激励等各种激励方式,激发工作动力,促进各项任务的完成。
二要重视感情管理。
首先,要洞察员工的内心世界。
通过对员工细微动作、表情、眼神和姿态等潜意识行为的观察、分析、准确把握员工真实的内心感受,切实了解员工的真正需求,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情感管理措施。
其次,要让员工充分感受到对他的重视。
尊重员工的十项权利,培育其主人翁意识,对工作优秀者及时给予表扬、奖励,满足其被肯定、被尊重的心理需求。
再次,要真诚地关爱员工。
法国企业界有一句名言:爱你的员工吧,他会百倍地爱你的企业。
通过对员工工作、健康和家庭的关爱,以实际行动传达企业对员工的忠诚、负责、关心和爱护,用实际行动感染每一名员工,由企业爱我激发我爱企业的情感。
三要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首先,要充分信任员工。
信任是对员工能力、人品的尊重,是最持久、最有效的激励方式。
能使员工更加自信、更加主动的执行好每一项工作任务,培育员工自发自动的激情,有利于形成协同合作的团队。
其次,要注重倾听员工心声。
消除误会、增进理解、达成共识,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管理者要放下架子、俯下身子,倡导平等沟通,坦诚不公地交流思想和看法。
积极采纳员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包容员工错误认识和想法。
防止闭塞言路、阻碍沟通。
要通过施关爱、重关怀等实际行动,帮助广大员工培育责任心、激发进取心、树立事业心,进而把工作干劲投入的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和执行上。
希望对你有帮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