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后期为什么对待陆逊那么残忍?

孙权和陆逊是什么关系?他们前期关系好吗?他为什么后期会对陆逊那么残忍?是什么让他的态度发生了改变?

看过三国演义的都知道,前期在刘备东征的那一段时间,陆逊跟孙权的关系可以说是非常的好,恨不得穿一条裤子。然后很信任陆逊,基本上把所有的兵权都交给了陆逊。最后陆逊也没有辜负孙权的信任。在夷陵用了一把大火,把刘备所有的希望都给烧得灰飞烟灭,刘备的死因跟这场大战的失败,也有很大的关系,可以说自此以后东吴就进入一个相对和平的时期。

但是夷陵之战结束以后,陆逊回到东吴就慢慢不受孙权的待见,这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宗族问题引起的。这个问题孙权一直没有解决好,并且在他刚上位的那几年中可以说也是为这个问题做了很多的努力。

因为东吴不像曹操或者说刘备他们这样都是靠自己打下来的天下,孙家今天的一切可以说就是靠着那些东吴那些宗族的顶力支持,才可以在江东这里打下很好的基础。所以那个时孙权就很怕陆逊的家族的实力发展起来,然后威胁到孙家的统治,于是就想方设法的削弱这些宗族的势力,那个时候东吴有四大宗族。

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陆逊做了一件不应该做的事情,就是介入了太子之争,因为陆逊想要支持那个人和孙权想要立的太子人选不一样,可以说是南辕北辙的。但是陆逊这个人非常的倔强他还固执上书给孙权,想要孙权采取他的建议,最后把孙权惹恼了,以至后来二宫之乱,把陆逊他们全都迫害至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9

自古雄君暮年好猜忌,功臣名将难善终!孙权晚年残忍好猜忌,对于军政一肩挑的女婿陆逊颇为忌惮。恰好陆逊参与了二宫事件,卷入了孙权父子的权力交接问题,最终被孙权羞辱而自杀!陆逊是三国时代的军政全才:与吕蒙合谋击杀关羽而收复荆州;夷陵之战击溃蜀国六十万大军;石亭一战击溃魏国精锐军团;后来担任东吴大上将军兼丞相!


刘备发兵击吴,吴国上下无一人敢领兵拒蜀者,后来有人举荐陆逊统兵拒刘。孙权亲自给陆逊牵马执蹬,令文武百官皆给陆逊跪拜,赐给陆逊生杀大权!夷陵之战后,陆逊迅速成为吴国的军事主官,大小将官都受陆逊节制。击败魏国入侵后陆逊坐镇武昌,与孙权的建业遥相呼应,又委以辅助太子的重任,孙氏皇族子弟陆逊皆可大声训斥!陆逊的权势在东吴无人可比,孙权英明之时可以君臣互信;孙权昏聩之时,君臣就有龌蹉了。


太子孙登病逝后,孙和与孙霸争夺太子之位,原本孙和是第二任太子,但是孙霸在其他势力的支持下与孙和争位。孙权、孙和父子关系恶化后,孙和的心腹曾藏于孙权的床下,监听到孙权和杨竺谈论想立孙霸为储之事。孙和恐惧,于是秘密召见亲信陆胤,请他乘到武昌的机会请祖父陆逊为自己出面申辩。而太子太傅吾粲也几次与陆逊互通消息。陆逊原本处在中立位置,但是收到消息后开始为吴国未来谋划,意图削弱吴国内斗!


陆逊听了陆胤、吾粲两人的消息后,为了避免争夺太子之位引发内战,进而削弱吴国,于是屡次上疏陈述嫡庶之分,又请求进京面见孙权,面议立嫡事宜。孙权发现宫中机密言语漏泄,疑为陆逊主谋,于是先后将杨竺、陆胤、吾粲收监审问。陆逊虽未立即被一同问罪,也被遣使写信责备打听宫中机密。在狱中,杨竺招供陆逊二十条罪证,陆逊又对孙和的存在不发一言。陆逊最终不胜愤忿而病亡,毕竟孙权对他的怀疑深深伤害了他的心,忠诚谋国被疑为参与太子党争。自己不早死,恐祸及家族,忧愤成疾,一病不起,竟然盛年而卒!

第2个回答  2019-07-27
其实孙权对陆逊的所作所为,谈不上残忍,用“薄情”二字形容更贴切。 

↑孙权的位子,很难坐!↑

梳理一下孙策孙权为代表的东吴“皇室”与陆氏家族的恩恩怨怨,就能理解孙权的做法了。  

先说说陆逊吧,陆伯言是小编最爱的三国人物之一,在历史上,陆伯言的地位也是很高的,他让人感动佩服的地方在于:身为陆氏家族的族长,他用尽了他的一生,去振兴他的家族,而他振兴陆氏家族的方法,就是效忠孙权,效忠东吴。  

哪怕孙权对东吴地区来说,是一个外来客。这个心理转变,很难做到,但陆逊做到了,他不得不去调整他的心态,为了他的家族以及他的信仰。  

陆氏家族是吴县四大家族之首,他们和孙策可是有着血海深仇的。  

↑孙策带兵入侵,彻底改变了江东的政治格局↑

东汉末年,镇守庐江郡舒城的庐江太守陆康,面临着人生最大的难题,当时盘踞在寿春的袁术盯上了丰腴的庐江之地,他派人向陆康公然借兵借粮,可在陆康眼里,袁术不过是个背叛汉室的无耻之徒,他强硬的拒绝了,恼羞成怒的袁术派兵攻打庐江郡舒城。

陆康自己是打算殉国尽忠,但他身为陆氏家族的族长,不能不考虑家族的未来,于是他把族中年幼的孩子全都挑出来,在袁术大军围城之前,把这些孩子放出城逃难,他的期望都放在自己七岁的幼子陆绩身上,然而他玩玩想不到,他的一个侄孙,却在未来担负起陆氏家族振兴的重担——陆议!  

而那个围城两年终于攻破舒城的年轻将军,名叫孙策。破城后,陆氏家族百余人近半数死亡,堪称惨烈。从此,陆议与孙策孙权的人生轨迹,开始了无尽的牵绊。

↑孙权是玩弄政治平衡的高手↑  

孙策一开始是凭借绝对的武力优势,席卷江东各郡,然而江东大族豪强并不接纳这个外来人的占领,孙策的策略从武力征服改为了更为现实的笼络“吴中四姓”,然而他并没能完成这个历史任务,遇刺而死,从而把这个重担交给了弟弟孙权。  

孙权这个人,其政治才华绝对是三国里面数一数二的,他面临的政治局面异常复杂,既要平衡孙策的亲信班底,又要平衡吴中大族之间的利益矛盾,还要把他的班底和吴中大族做好平衡,他长袖善舞,做的确实不错,不过他太过于注重各方均衡,也导致了很多问题,其中一个问题就是:反复无常。  

公元243年,当了吴国十九年宰相的顾家族长顾雍病逝,孙权苦心经营多年的局面也渐渐失衡。陆议这些年经历了什么呢?他在兢兢业业的干活,从基层做起,开仓济民,劝课农桑,剿灭会稽山的山匪,在这些过程中,他得到了吕蒙的赏识和推荐,在公元219年,吕蒙病退时,向孙权推荐的接替者,就是当时名不见经传的陆议。

↑陆议担负起来振兴陆氏家族的历史任务↑  

孙权为了拉拢陆氏家族,选择了从陆议着手,他不但接受吕蒙的劝谏,顶住压力起用陆议,还把孙策的女儿嫁给了陆议,这也是命啊,孙策对陆氏家族可是有着灭族之恨,如今却结为姻亲,陆议接受了,他太想让陆氏家族振兴了,因此,他把陆氏的忠诚门风,找到了新的着力点——以前是效忠于汉室,如今效忠于孙氏政权。  

陆议完成了这个180度的心理转折之恨,全身心投入到了效忠东吴,壮大东吴的事业中去了,他入戏太深,为将来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夷陵之战爆发时,孙权又一次玩弄他的平衡之术,同时授予了陆议和朱然两人假节的大权,当然,陆议的权力更大一些。火烧连营,打败刘备蜀军之后,陆议一举奠定了他在东吴的新一任军事领袖的地位。

↑陆逊过度参与了“南鲁党争”,引起孙权极度不满↑  

自古以来,拥有军权和军事声望的将军或者宰相,没有不被统治者猜忌的,何况是政治老油条孙权,何况孙氏政权和江东大族之间如此多的牵绊情仇。  

公元229年,孙权正式称帝,他专门创立了“大将军”这个官职,位在三公之上,而这个位置,当然是给陆议量身定做的。随着江东大族开始占据吴国的军政高层,孙权对这些大家族的打压也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果然,在公元224年和公元237年里发生的暨艳案和朱桓杀人事件,成为孙权下手的突破口,张温和朱桓,一文一武,两大家族之首,相继被罢黜。  

孙权重用特务头子吕壹,开始整治江东大族,即使是顾雍这样的地位,也一度被吕壹构陷,遭到停职反省的处罚,孙权的女婿即朱桓的堂弟朱据也被整进了监狱。顾家和朱家的遭遇,引发了远在武昌驻守的陆议的担忧,最终孙权迫于当时的压力,把吕壹当成替罪羊,下狱处死,算是平息了一下江东大族的怒气。

↑陆逊打赢了夷陵之战,重挫了蜀国↑  

然而,从公元242年开始的,长达九年的南鲁党争,再次把孙氏政权与江东大族摆上了擂台。孙权和亲信杨竺密议改立鲁王孙霸,结果此事泄露,太子孙和赶紧传话给陆议,希望陆议能够说服孙权不要更换太子。  

陆议是支持太子孙和的,他立即上书劝孙权。但当时陆议长年驻守武昌,已经不了解建业的政治动向,陆议甚至提出要亲自来建业,当面向孙权申明庶嫡之分,结果这番好心却办成了坏事,孙权第一个想法就是:你陆议远在武昌,怎么会知道我的绝密想法!

应该说,孙权的质疑是情理之中的,他接下来的调查发现,近期质疑陆胤从建业去过武昌,陆胤当然不能说是孙和嘱咐他传话的,就把杨竺拉下水,杨竺屈打成招,成了替罪羊,临死前他诬告了陆议二十多条罪状,孙权大怒,但他并没有处分陆议,只是多次派遣使者批评陆议,但陆议的外甥顾谭和姚信却被流放。

↑孙权晚年变得昏庸起来↑  

惊惧忧愤之下,陆议病死。孙权虽然没有直接杀害陆议,但他对陆议的愤恨是显然的,后来他把这二十多条罪状逐一质问陆议之子陆抗,幸好陆抗一一从容辩解,孙权渐渐平息了愤怒。  

陆议死后六年,孙权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在陆抗面前含泪道歉。但这不过是拉拢陆抗继续效忠的把戏而已。

陆议死后,不但没有得到谥号,而且还被孙权改名为“陆逊”,陆抗也被双规了好多年才被释放。

要说孙权对陆逊残忍,说不上,而且陆议的后人一直得到重用,成为东吴栋梁,但要说孙权对陆逊薄情,那是板上钉钉的,可以说是寒了人心。  
第3个回答  2019-07-27
因为当一个人的权力越大,他的疑心就越大,而且他们的地域出身也完全不同说白了就是功高盖主了,为了继承人的位置稳定就杀掉了这个功臣,因为基本没有人可以对付他了,地位资历都太高了!孙权的担心是有根据的,随后陆逊的强势,应该是孙权动杀念的开始,当孙权欲征公孙渊时,陆逊阻碍并在谏言里说“陛下以神武之资,诞膺期运,破曹乌林,败备西陵,擒羽荆州,斯三虏者当世雄杰,皆摧其锋。”众所周知,破曹的是周瑜,破刘的是陆逊,破关羽的是吕蒙,陆逊以此言阻碍孙权北伐,是赞扬孙权还是话里有话讽刺孙权呢?嘉禾五年,孙权北征襄阳,孙权亲信韩扁被擒获,诸葛瑾书与陆逊告知孙权已退,应当退军,但陆逊却按兵不动,等待战机,虽后得胜,但战果不佳,连累无辜百姓,且在行动上与孙权已开始有所间隙,在这一点上,陈寿的评价最为客观,即“用兵之道既违,失律之凶宜应。”此时的陆逊已经居功至伟,临阵自作主张,这是挑战孙权的权威,也是对其统治的威胁。陆逊是“世江东大族”,陆康、陆绩,陆瑁,陆凯、陆胤等本族成员官高则太守,官低也及校尉。丞相顾雍之子顾邵为陆绩外甥,任豫章太守,顾邵之子顾谭为陆逊外甥,任左节度,车都尉。顾谭之弟顾承,官至奋威将军。陆逊还有个外甥姚信,官拜太常。顾家也为江东大族,陆逊这等家族关系网络都已经是涵盖了东吴权利体系的上中下三层,不得不引起孙家这个外来户的忌惮。吕蒙死后,陆逊接任大都督,与武将体系的关系处理的极佳,无论前主旧臣韩当、周泰、潘璋、徐盛,还是后起之秀凌统、朱然、朱桓,都与陆逊相交甚好。陆逊镇守武昌时,声望颇高。东吴从太子登,到步骘、诸葛瑾、潘浚、朱据等都与陆逊关系很好,文武群臣都,与手握大权的重臣关系如此亲密,君主孙权能不有所忌惮吗?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孙权病重之时,令太子祭拜其兄孙策,而非其父孙坚,显得心虚而理亏,因此孙权内心应该非常在意“正统”的问题,而且也觉得对待孙策之后有些不公,故而临死之前令儿子向孙策祭拜。在这个问题上陆逊成为另外一个心结,那就是孙策之女嫁给了陆逊为妻,那么陆逊之后亦为孙策之后,虽已然成为陆家人,但血脉里流淌着“小霸王”的忠肝义胆,那么是否会造成陆逊日后作乱的名义或者动机,不得而知,也不得不防。因此,孙权逼死陆逊是东吴政权基础和结构的根本体现,君主专制与权势大族的矛盾一直伴随着东吴政权的起始和结束。东吴集团内部矛盾与分化是其国家走向衰落的根本,陆逊被逼至死的表层原因很多,最主要的还是统治阶级斗争的原因!
第4个回答  2019-07-27
晚年孙权与陆逊不和,甚至孙权逼死陆逊,吴国痛失了一名顶尖的人才。在我看来,孙权逼死陆逊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第一个就是他们两个的性格原因,孙权这个人表面上看上去是一个谦逊的人,对于下属非常的重视,对有才能的人也可以给予相应的尊重,但实际上它是一个冷酷无情的君主。

他对于陆逊始终是有着防备心理的。对他极其不信任的,我们可以通过一件事情的对比看出来周瑜当年火烧赤壁击退了曹操之后,孙权对他的赏赐非常的丰厚,给了他4个县的领地。但是陆逊夷陵之战火烧夷陵大败蜀国按道理要给予相同的奖赏才可以,但实际上孙权只给予了他一个县的领地,奖赏给了他。

虽然表面上孙权对于陆逊十分欣赏,但是私底下他将自己太子安排到了他的身边,对他进行监视,防止他出现谋反之心。由这里我们就能看出陆逊在孙权的心底始终是不受信任的。而且曾经他们也有了一个过节,陆逊曾经有一个堂叔,本来孙权想要通过他的堂叔拉近与他的距离,但是后来孙权突然翻脸不认人,将他的表叔发配到了蛮荒之地。

二、第二就是他们俩其实是有着血海深仇的。

孙权的父亲曾经将他一家老小斩尽杀绝。孙策曾经在袁绍手底下干过一段时间。当时陆逊一家住在庐江郡。孙策领命来攻打庐江郡,当时的郡守是陆逊的祖父。大家都知道孙策骁勇善战,是当时有名的一名武将,在战场上可以说是百战百胜,我们可以知道结局了,庐江郡被孙策给攻破了,而且孙策还将他一家老小斩尽杀绝,最后只有他侥幸逃过一命。

陆逊虽然在孙权手底下,但是我们可以想象他心中还是很煎熬的,一家老小的血海深仇早就已经埋下了祸根。虽然他们两家也想过化解这一段仇恨,孙权将自己的妹妹嫁给了他。但是事情是不可能这么容易就过去的,陆逊可能可以放下这些,但是孙权身为一个君王,他不可能不防备,这是身为一个铁血君王必须的素质。

三、最后一个原因是陆逊死的直接原因,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那就是鲁迅犯了一个大忌,那就是参与了太子的争夺。

别的错误都是可以容忍的,历朝历代一旦涉及到太子之争,都是一片腥风血雨。本来太子人选已定,孙权也很满意,但陆逊却在这个时候与文武百官联合起来想推举另外一人当太子。在孙权看来,陆逊已经威胁到了自己的统治。一旦他死后,甚至说不定整个吴国都有可能被他夺取。

而且陆逊才能十分高,更是让孙权更加忌惮。我们知道陆逊其实对吴国是忠心耿耿的,绝对没有二心,但是伴君如伴虎,天意难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