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论与建议

如题所述

一、中国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区情总体特征

中国边境少数民族地区是指与我国与周边国家或地区存在国际边界(部分地段未定界)、在主权空间上位于我国地理行政管辖范围内的、以少数民族聚集为特征的行政管理区域(本书以6省区29个地市级行政区划为研究对象)。这29个边境少数民族地区自然资源相对丰富,除内蒙古7盟市经济相对发达外,其他22个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处边远,自然地理条件相对较差,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人才匮乏等,国土资源综合开发与保护的任务艰巨,但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大。

首次研究表明:截至2011年底,中国29个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分布在内蒙古、吉林、广西、云南、西藏和新疆等6省区,总面积290.18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三分之一;总人口4700.09万,为全国人口总数的3.49%;GDP总量13337.48亿元,占全国的2.83%;人均GDP为2.8377万元,为全国人均GDP的81.08%。与俄罗斯、朝鲜、蒙古等 14个国家(地区)毗邻,边境线长 19592.89千米。主要少数民族比例2.99%~97.00%之间。

中国6省区29个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具有如下7大特征。(1)地处边境,地广人稀,以一个或多个国家或地区接壤,以一个或多个少数民族聚集为特征。(2)29个地区经济发展平均水平与全国的接近,但地区间经济社会发展差距大。(3)地方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财政自给率普遍较低,中央或地方转移支付的力度大。(4)自然地理条件相对恶劣,交通口岸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固定资产投资比例高。(5)25个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全国74.15%和91.74%。地区间城镇居民和农牧民间的生活水平差距较大。(6)国土资源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大。(7)自然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国土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突出,各地区加大各类自然保护区的建设。

二、中国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相关理论与战略政策

系统梳理、综述了中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相关理论与战略政策。为区域国土资源综合开发与保护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及政策层面的指导。

(一)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相关理论基础

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理论基础:一是国土资源可持续发展理论;二是资源科学理论;三是区域经济理论;四是民族地区发展理论;五是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理论与政策。前四个方面的理论从不同角度诠释了该类地区国土资源综合利用与保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第五方面的理论主要针对新时期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理论:主要有科学发展观理论、共同和谐发展理论和跨越式发展理论。上述理论基础为中国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国土资源综合利用与保护战略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等政策实施取得的成就

从宏观层面评估西部大开发的实施成效及存在问题,再以新疆为例说明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10余年来对该区经济社会发展所发挥的重大作用。

对中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分布的典型省区的相关战略政策进行了评估。对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的税收优惠政策、土地优惠政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优惠政策等与中东部地区的相关政策进行对比。按照矿产资源、土地与水资源、草场与畜牧资源、旅游资源4种国土资源及其产业分类,详细列出了外商投资内蒙古等6个中西部省区的国土资源产业目录。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总体评价为:10余年来,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优惠政策的惠及下,西部省区市在基础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果。

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评价为:新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至今,在促进新疆跨越式协调发展发展方面成效显著。10多年来,新疆依据区情、国土资源综合开发与保护实际,发挥比较优势及地缘优势,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着力改善民生和提高各族人民生活水平,努力实现新疆好发展与全国相协调。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新疆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和实惠。如新疆2012年GDP总量和人均GDP分别是1999年6.44倍和5.51倍。2012年新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999年的3.06倍和3倍。三次产业比例为由1999年23.0∶39.4∶37.6调整到2012年17.5∶47.3∶35.2,经济结构得到有效调整和优化。

少数民族地区政策具体是指国家为发展、扶持、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所实行的政策。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民族经济政策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不成熟到日臻成熟、完善的发展过程。援疆、援藏方式也在不断变化过程中,从单一的干部援疆、援藏发展到经济、科技、干部等多种援疆、援藏方式。对口支援的覆盖面也在不断扩大。

中国民族地区经济政策取得的成就可总结为:一是民族地区的财政收支增加,财政能力增强;二是经济总量所占比重提高,经济保持稳中求进;三是少数民族的收入增加,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四是工农业生产平稳发展,产业结构得到调整;五是边境贸易发展迅速,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得到良性发展;六是对口支援成效显著,成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有效举措。

三、国内外区域国土资源综合开发与保护实践,为中国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国土资源综合开发与保护提供有益借鉴与启示

(1)国内主要阐述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和伊犁河谷地土地开发工程,这两项重点工程主要位于新疆阿克苏地区等南疆5地州和伊犁哈萨克斯自治州境内,这两项重大工程是区域国土资源综合开发与保护的范例。

(2)就国外区域国土资源综合开发利与治理内容而言,主要阐述美国西部地区、日本北海道、俄罗斯西伯利亚等典型地区国土资源综合开发与保护实践。其中好的经验和做法为中国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区域国土资源综合开发与保护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不利的方面我们要引以为戒,避免重蹈覆辙。

(3)塔里木河流域治理工程分布于南疆5个地州的29个县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4个师18个团场。其目的是通过工程措施,对区域内水资源等进行综合开发利用,促进生态环境的有效改善,并已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伊犁河谷地土地开发工程是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和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因地制宜、以水定地、节水增地,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实现土地开发整理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重要方式,也是保障边境稳定、繁荣边境的重大举措。

(5)世界上许多国家或地区重视典型区域(地区)综合性资源战略的研究与具体实施。如美国西部开发,日本北海道开发,俄罗斯西伯利亚大开发等,为中国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国土资源综合开发与保护活动提供有益的借鉴。

(6)美国西部开发是国外国土资源综合开发的一个典型事例,也是边疆地区开发的一个范本。美国西部地区开发经历了一个非常漫长且艰难的过程,对美国近代工业化和社会经济发展、对美利坚民族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对于美国思想文化的发展都有重大影响。具体做法是,实施土地法,制定土地等资源开发利用的优惠政策,加大中央政府转移支付力度,充分赋予地方政府自主权,以及培育高科技产业等。西部开发活动总体上是成功的,但它对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有不少消极影响,如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等。

(7)日本北海道开发历史长,长达130余年,开发活动采取的是以中央政府为主导,地方相关政府部门配合开展的方式。具体做法有:一是严格依法进行国土资源综合开发。二是依法制定北海道开发计划与规划,发挥计划、规划的龙头作用,保证了北海道综合开发的稳定性、系统性。三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综合开发要因地制宜,注重开发的科学性。四是为了不断适应日本战后形势的发展,北海道设置了自然资源综合开发行政管理机构。五是中央政府对北海道的支持力度很大,使北海道的人民更多地依赖国家,自我发展的能力和潜力有所削弱。六是开发活动始终体现以人为本,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的理念,开发活动成效明显。七是综合开发计划制定的程序复杂,费时,一方面提高了计划的科学性,但另一方面导致计划制定的效率较低,影响计划实施的时效性。

(8)前苏联西伯利亚大开发活动产生于其计划经济时期,历经20多年,开发时间相对较短。通过大开发,西伯利亚建立了独具特色的地区经济结构,并一跃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燃料、动力、多种工业原料的生产基地,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具体做法与借鉴有:一是发挥具有计划经济特征的区域性生产综合体的作用。二是发挥专家的咨询决策支撑作用,使综合开发活动建立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三是采取优惠政策等激励机制吸引人才,发挥人才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四是加强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西伯利亚大开发的顺利进行。五是不能忽视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六是要抛弃倚重资源型重工业的发展模式,选择促进各产业间协调发展的开发模式。

四、选取新疆阿勒泰地区作为29个中国边境少数民族地区代表进行研究是科学合理的

(1)新疆阿勒泰地区作为中国29个边境少数民族地区之一,是这类地区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阿勒泰地区地处边陲,经济社会水平相对落后,地广人稀,国土资源丰富且开发利用程度相对较低,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人力资源匮乏等。阿勒泰地区具备中国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的特点,因此,以新疆阿勒泰地区为例,对中国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国土资源综合开发与保护战略进行实证研究是科学合理的。

(2)阿勒泰地区隶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北部,阿尔泰山南麓。国土面积11.797万平方千米,约占全疆总面积的7.10%。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和蒙古3国毗邻,边境线长1197千米。阿勒泰地区接壤国家之多,在全国各地(市)和新疆各地州中名列前茅。下辖阿勒泰市、布尔津县、哈巴河县、吉不乃县、福海县、富蕴县、青河县1市6县。境内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十师10个团场,自治区驻阿单位和驻阿部队。阿勒泰地区的区位地缘优势明显。地区所辖 6 县 1 市均为边境县(市),国家已批准开放4个一类口岸,即对蒙古的塔克什肯口岸(青河县)和红山嘴口岸(阿勒泰市),对哈萨克斯坦国的吉木乃口岸(吉木乃县)和阿黑吐别克口岸(哈巴河县)。阿勒泰还是我国西北唯一与俄罗斯接壤的地区,是西部地区建立直接对俄开放口岸的必经之地,具有开拓中亚、西亚和独联体国际市场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

(3)阿勒泰地区是个多民族聚居区,由哈萨克、汉、回、维吾尔、蒙古等36个民族构成。截至2011年底,阿勒泰地区总人口66.8891万人,其中哈萨克族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51.67%。2011年阿勒泰地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162.94亿元。一、二、三产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19.95:47.02:33.0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68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0.88%。地区全口径财政收入37.45亿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1.70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7.8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万元,农牧民纯收入5726元。共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近400万人次,旅游收入29.82亿元。

(4)近年来,阿勒泰地区积极推进铁路、公路及口岸等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取得了较好成效。铁路方面,继2009年奎北铁路通车后,福海—富蕴铁路将开工建设,福海—吉木乃铁路建设正在设计论证中。道路方面,地区现有干线公路17条,总里程8384千米。北屯—阿勒泰高速公路已列入国家高速公路建设规划。航空方面,现有阿勒泰机场和喀纳斯支线机场两个运营机场,富蕴民用机场正在计划建设中。电力方面。阿勒泰地区电网是自治区一个相对独立的电网,但能够满足阿勒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的需求。

(5)通过对阿勒泰地区“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评估表明:“十一五”时期是阿勒泰地区促发展、惠民生、保稳定的重要时期。全地区在以下五个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一是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二是优势产业持续快速发展;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四是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五是各族人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改善和提高。

(6)阿勒泰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实现以下七个方面的目标任务:一是综合经济发展实力大幅跃升;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是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四是基础设施承载能力明显提高;五是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城乡。六是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七是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五、依据中国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区情、探索开展针对这类区域的国土资源资源规划试点

本书有关国土资源综合开发与保护战略研究,与当前我国编制的区域国土规划在研究方法、思路,以及核心内容上基本一致。中国29个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具有编制区域国土规划的条件。参照新疆阿勒泰地区国土资源综合开发与保护实证研究成果,29个边境少数民族地区探索开展国土资源资源规划试点。

依据上述中国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区情总体特征,29个边境少数民族地区要积极开展中国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区域国土资源资源规划试点,促进这类地区国土资源综合开发与保护。按照如下思路进行研究:

(1)国土资源种类的选择。阿勒泰地区选择了土地、矿产、水、草场与畜牧、旅游5种国土资源,对其综合开发与保护战略措施进行研究。其他28个地区可根据各地实际,自然资源禀赋等,选择符合各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国土资源进行研究。

(2)在系统阐述各地区土地、矿产、水、草场与畜牧、旅游等国土资源的禀赋、特征,开发利用现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国土资源资源综合开发与保护基本原则、国土资源综合开发与保护总体空间布局与模式、土地资源开发整治与耕地保护战略措施、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保护战略措施、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战略措施、草场与畜牧资源产业发展战略措施、旅游资源产业发展战略措施。

(3)各地区开展国土资源综合开发与保护工作时,应坚持4项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草场与畜牧资源和旅游资源5种国土资源综合利用,协调开发的原则。二是坚持国土资源及其产品总量适度消耗、生产与消费总量合理调控原则。三是坚持促进国土资源结构优化配置的原则。四是坚持保持资源产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平衡的原则。

(4)29个地区区域国土资源规划的研究内容包括:①区域国土资源现状及潜力评价。②区域国土资源供需形势分析。③区域国土资源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任务。④区域国土资源时空配置、生产力布局。⑤区域国土资源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六、提出中国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国土资源综合开发与保护总体空间布局与模式

提出中国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国土资源综合开发与保护总体空间布局与模式。综合考虑矿业、畜牧业、旅游业等产业发展现状,根据各地区水资源、土地资源配置情况,划分不同的功能区划,合理进行生产力布局。

如新疆阿勒泰地区,建立了为以福海县为中心向四面扩散的矿业区一个(包括富蕴、福海、哈巴河、吉木乃、福富、青河6个矿业园区);以吉木乃县、阿勒泰市、富蕴青河县为主的三个畜牧区;以布尔津县喀纳斯景区为主延伸至哈巴河县的旅游区;以福海为主,富蕴县可可托和及青河三道海子为主的4个旅游区。

探索建立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草场与畜牧资源、旅游资源等国土资源综合开发与保护理想模式。如土地资源要集约节约,高效利用。矿产资源要主力发展,充分利用。水资源要节约利用,保护水生态环境。草场与畜牧资源要合理配置,大力保护牧民的合法权益。旅游资源要重点开发,做大做活,全球视野。按照国土资源类型,提出了5个子系统:即土地资源开发与保护模式、水资源开发与保护模式、矿产资源开发与保护模式、草场畜牧资源开发与保护模式、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模式。

对中国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矿业、畜牧业和旅游业等产业发展趋势进行科学预测和研判,提出中国边境少数民族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探索提出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生产力合理布局的战略政策及措施。如新疆阿勒泰地区矿业、畜牧业和旅游业三大产业发展趋势预测结果为:2015年地区矿业、畜牧业和旅游业产值所占GDP的比例分别为25%,20%和25%左右,2020年该比例分别为30%,25%和30%左右,到2030年变为为15%、25%和35%。矿业的地位逐渐降低,畜牧业发展较平稳,而旅游业发展为地区第一大产业。这些基本判断为阿勒泰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基础支撑。

七、分资源类别提出区域国土资源综合开发与保护战略措施,指导区域国土规划编制

(一)土地资源

新疆阿勒泰地区主要针对土地资源开发整治与耕地保护,研究提出如下战略措施:

1.优化土地利用空间布局

按照土地用途和建设用地准入条件,将阿勒泰地区土地功能区划分为两类:第一类为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第二类为建设用地管制分区。根据阿勒泰地区土地资源的特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地区划分出基本农田集中区、一般农业发展区等10个土地利用功能区(第一类),并分别提出了分区管理措施。按照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指标,在与城市规划、开发区(园区)规划、村镇规划“无缝”衔接的基础上,阿勒泰地区共划分出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和允许建设区4类分区(第二类)。对4类分区分别提出了空间管制措施。

2.提出了5条土地资源开发整治与耕地保护战略措施

①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和实施。②严格保护基本农田。③强化土地利用调控责任。④进一步加大土地开发整治力度。⑤积极争取土地开发整治重大工程项目,并使各项工程项目得到落实。

其他28个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可根据各地土地资源现状,研究提出有关土地管理合理利用与保护相关战略政策措施。

(二)矿产资源

新疆阿勒泰地区在确定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方向、优化空间布局的基础上,提出了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保护若干战略措施:

1.合理调控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方向,规范矿产资源有序开发

确定油气、煤炭、铁、铜、铅、锌、镍等30余种矿产为鼓励勘查矿种,钨、锡、钼等为限制勘查开采矿种,灰分大于40%和硫分大于3%的煤炭、砂金、砂铁矿等为禁止勘查开采矿种。

2.优化勘查开发空间布局,提高矿产资源配置效率

依据阿勒泰地区成矿地质条件、矿产资源禀赋、矿山企业分布状况、产业链延伸及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现状,对阿勒泰地区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保护进行功能区划。按照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矿业经济等矿业演进阶段特征,结合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调控方向,产业政策等,阿勒泰地区开展了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规划区划分、矿产资源开采区划分、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区划和矿业经济区划分。

(1)矿产资源重点调查评价区与重点勘查区

阿勒泰地区共划分出30个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地下水重点调查评价区,其中金属矿产23个,非金属矿产3个,地下水4个。阿勒泰地区共划定准噶尔盆地南部地区(石油、天然气)、准噶尔中央坳陷(石油、天然气)、富蕴县蒙库铁矿等51个重点勘查区,其中能源矿产4个,金属矿产45个,非金属矿产2个。

(2)矿产资源禁止勘查区和限制勘查区

阿勒泰地区共划定包括国家和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在内的禁止勘查区63处,禁止勘查区面积近占地区总面积的1/3。

(3)矿产资源开采区

依据阿勒泰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布局、资源分布特点及经济社会发展、产业政策等的要求,实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矿产资源规范、有序开发,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及重要城镇及基础设施等,划分出鼓励、限制、禁止开采区。禁止、限制开采区的对象及范围大致与禁止、限制勘查区一致。分别提出了限制开采区和禁止开采区内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管理政策和要求。

(4)矿产地质环境影响区划

综合考虑阿勒泰地区矿山及其周边人居环境状况、矿山规模、矿山分布特点、不同矿种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等因素,结合自然地理环境条件及其脆弱性、成矿地质条件,根据定性和定量评估的结果,阿勒泰地区划分为8个矿山地质环境影响严重区、6个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较严重区、11个矿山地质环境影响一般区。

(5)矿业经济区划分

在阿勒泰国家级矿业经济区发展的空间布局上,按照矿产资源禀赋、矿产资源需求、矿业经济发展现状等,在矿业经济区内划分了5个矿业园区,明确了各园区的功能定位。一是富蕴黑色有色稀有金属矿业园区。二是福海有色稀有金属矿业园区。三是哈巴河有色贵金属矿业园区。四是吉木乃能源矿业园区。五是富蕴恰库尔图—福海煤电煤化工矿业园区。

3.提出了6条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保护战略措施

①加强地区、市县各级各类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和实施。②加大矿产资源勘查力度,实现找矿重大突破。③充分利用阿勒泰地区周边国家毗邻地区矿产资源,缓解国家、地区矿产资源供需矛盾。④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监督管理。⑤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提高矿产资源的利用水平。⑥积极申报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重点工程,促进矿山地质环境的恢复,建立“绿色矿山”,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三)水资源

1.空间布局

新疆阿勒泰地区研究提出了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战略措施。按照阿勒泰地区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对水资源的需求分析,确定了水资源区划,将全地区水资源划分为水资源丰沛区、基本平衡区和短缺区3个区,为地区水资源合理配置提供了基础支撑。

2.战略措施

提出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若干战略措施:一是编制和实施阿勒泰地区水资源综合规划、水利发展规划。二是通过划定4个地下水资源重点调查评价区,加强对地下水资源的调查评价。三是利用水价形成机制,提高农业、工业等各行各业及生活用水的水资源利用率,建设节水型社会。四是加强控制性水利工程建设,实现阿勒泰地区“九大工业片区、23个供水点”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满足地区用水需求。五是探索建立水生态补偿机制,采取切实可行的节水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四)矿产资源

1.空间布局

根据阿勒泰地区草原资源承载力、人为及自然灾害对草原的破坏程度等,进行草原功能区划。阿勒泰地区可具体将草原划分为:禁牧区、限牧区和允许放牧区。根据阿勒泰地区畜牧资源分布特点、畜牧业在不同县市的发展状况及趋势等,提出优质牛羊肉产业布局、奶业空间布局及毛绒业布局3大畜牧产业布局。

2.战略措施

提出促进阿勒泰地区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战略措施:一是完善草场管理体制,依法管理草地资源。二是加强草场与畜牧资源开发利用管理。三是切实落实草原保护奖励补偿机制,使牧民受益。四是积极发展牧区特色优势产业,如矿业、畜牧业和能源产业等。五是在牧区大力发展公共事业,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如牧区饮水安全工程、游牧民定居工程等。

(五)旅游资源

1.空间布局

综合提出优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空间布局思路与方案。以喀纳斯生态旅游区和可可托海风景旅游区两个“龙头”景区为重点,在阿勒泰地区构建三大旅游环线、六条旅游发展轴,划定6大功能分区。此外,根据国家、新疆主体功能区规划、阿勒泰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等要求,结合旅游资源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划分了旅游禁止开发区等四大功能区。优化阿勒泰地区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空间布局,促进旅游业在空间布局上的协调、有序发展。

(1)三大旅游环线:一是西环线,即西域边陲风情旅游环线。二是东环线,即阿尔泰文化观光休闲旅游环线。三是大环线,即阿勒泰地区综合旅游环线。

(2)六条旅游发展轴。一是拟建的阿尔泰(金山)文化旅游横轴。二是需要提升的额尔齐斯河(银水)风光旅游横轴。三是拟建的西域边陲风情旅游纵轴。四是需要提升的喀纳斯生态旅游纵轴。五是拟建的阿尔泰山水休闲旅游纵轴。六是需要提升的可可托海观光度假旅游纵轴。

(3)六大旅游资源功能区。一是喀纳斯生态旅游度假功能区。二是可可托海观光度假旅游功能区。三是阿勒泰市山水休闲度假旅游功能区。四是西域边陲风情旅游功能区。五是三道海子游牧文化旅游功能区。六是准噶尔盆地干旱荒漠景观旅游功能区。

(4)四大基于生态环境保护和旅游资源开发的功能区。分别是旅游禁止开发区、旅游限制开发区、旅游优化开发区和旅游重点开发区。

2.战略措施

总结提出了阿勒泰地区旅游资源产业发展战略措施。①组织编制实施地区、市县旅游发展规划。②编制实施阿勒泰地区冬季旅游发展规划,注重环境保护,促进旅游资源产业健康持续发展。③建立健全旅游资源产业发展管理体制机制。④建立旅游区绿色GDP评估考核机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