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的用人单位都说现在的大学生总是眼高手低?

现在很多企业HR对没能成功渡过试用期的大学生进行分析,认为存在于他们身上经常会出现眼高手低的情况。你觉得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第1个回答  2019-04-25
大学生一般来说有更多自己的想法,如果不能成功渡过一份工作的试用期,只能说明这份工作部适合他或者说对这份工作没有工作热情。而且这种现象只能针对小部分大学生,大部分的大学生在工作上的成就还是很不错的。
第2个回答  2019-04-26
因为有些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期望其实也很高,就喜欢那种无师自通、入职之前已经知道怎么玩这职位的大学生,或者是学霸学神绩点很高智商很高不需要自己解释就清楚该怎么做的。只要说自己有实习经验或者绩点很高是个学霸学神,那估计入职后每次那倒任务高管都不怎么跟你解释。
第3个回答  2019-04-26
很多的用人单位都说现在的大学生总是眼高手低,这种情况确实存在。特别是一些名牌大学毕业的学生,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一般的工作又不爱干,但你真的给他比较难的工作又干不好。 其实这样做是非常不对的,大学生只经过了学校的基础教育,社会经验和工作能力都很缺乏。特别是工作经验,几乎很少。说实话他们不应该骄傲,需要踏踏实实的工作,在工作中不断的积累经验,并运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把工作做到更好。理论是一回事儿,实践又是另一回事儿,必须理论结合实践,才能做出成绩。
如果刚走出校门,才到工作单位,就盲目的骄傲,这样不但做不好工作,而且和同事的关系也搞不好,也不会得到领导的信任,所以应该踏踏实实的工作,搞好团队协作,理论联系实际,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工作当中去,才能不断进步,慢慢成为单位的业务尖子。
所以说,现在很多用人单位都说现在的大学生总是眼高手低是有一定根据的,并不是极个别现象,因此刚出校门去求职应该注意这个问题。
第4个回答  2019-05-21
现代社会“知识大爆炸”,大学生们以拥有大量“技多不压身”的知识为荣,投入大量时间疯狂学习各种专业领域的知识,以至于对技术掌握得很有分寸,对艺术的智慧却一窍不通。大学生们毕业找工作进入企事业单位,由于脑海中知识层出不穷,每从事一项工作,便会用自己的所学知识评头论足,做可行性分析,武断地从利害关系作出是否继续服务于该用人单位的决策。大学生们眼高手低已经不是一个罕见的社会现象了,他们做事时受限于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有时还没开始做某件事情,仅凭过往经验就否定了该项工作。另外,大学生们有文凭、有学历、优越感油然而生,在未经历一番波折前常常不识好歹、自以为是、眼高手低。另外就是用人单位本身进行企业招聘时的规划就欠考虑,没有对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全然了解就贸然地把他们招入企业,知根知底后又无可奈何,只好通过议论大学生眼高手低来安慰自己。
第5个回答  2019-04-26
我们对大学生所谓“眼高手低”的批评,是否反映出我们社会的容忍度较低,缺乏滋生创新思维的土壤,甚至透露出一种阶层固化的危险信号。在我的印象里,该词的广泛传播,恰恰是社会分配不公逐渐恶化的时期。难道这不值得我们警醒吗?

其实,眼高手低现象即便是一个看似客观的社会事实,也反映出不少的问题。我们不得不思考,为何会出现眼高手低的现象?从这一方面来说,这反映出我们教育制度的弊病,培养了很多不适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的缺失。伴随着大学扩招,培养出来的很多宽口径人才,或者说称为人口更为恰当吧,是一种对我们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也是对人生命价值的戕害与权利的剥夺。作为个体,很少能改变环境,到头来受制于环境之害,还要忍受无休止的谩骂与批评,这是一种毫无道理的逻辑。这就譬如西方殖民者一样,来到殖民地国家,剥夺了他国发展的权利,最后却指责他国落后,在于国民愚昧。难道这不让人感到愤怒吗?

此外,还有一种情形,也造成“眼高手低”现象的错觉,那便是因人才使用不当造成的资源错配。“用人所长,天下无不可用之人;用人所短,天下无可用之人。”如果在人才的使用过程中,我们不能利用某个人的比较优势,偏偏把他安排去做他不擅长的事情,结果可想而知。我们往往不去追究为何此人在此岗位上做不好工作,而只是看到了此人做不好岗位工作的结果,也难怪张口就来“眼高手低”。客观来说,只要把每个人放到恰当地位置,每个人的潜力都是无穷的。

那么,如何避免因为人才使用不当而造成的“眼高手低”现象呢?想到此处,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司马迁在写管仲列传的评语,他写到中国不缺像管仲一样的人才,但缺少像鲍叔牙一类有着识别人才气度与见识的人。难道这不值得我们反思吗?

多一点宽容,少一点苛刻;多一点理性,少一点跟风;多一点气度,少一点嫉妒;多一点儒雅,少一点庸俗。也许,“眼高手低”现象就会消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