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总是习惯性地反驳别人?

如题所述

您好,习惯性的反驳他人是证明模式的表现,证明模式有两种表现,第一种是强调自己的需求价值,也就是说证明“我是对的”;第二种是证明他人是错的,这种情况容易伤害到他人,所以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分析一下属于那一种证明模式。
一般来说,证明模式个体的形成是由于内心缺乏安全感和爱与归属感,通过证明自己是对的或者他人是错的表现自己是有价值的以此满足内心对安全感和爱的需求,而这种安全感和爱与归属感的不足可以追溯到孩童时期父母没有满足孩子对这两种需求的寻求。
因此,已经成人的自己首先需要接纳自己内心的匮乏以及接纳他人的意见和想法,允许他人发表意见;其次,接纳内心匮乏的自己,拥抱底层缺乏安全感和爱与归属感的自己,给予他肯定和支持,当然最好的是与父母重新建立良好的联结。
希望以上的回答对您能够有所帮助,欢迎关注张丽芳说儿童心理,直播间里会有您感兴趣的问题答案,谢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4-10

有些人总是自以为是,把自己看成诸葛亮,把别人看成阿斗,总是认为自己什么都对,别人什么都不对,所以总是习惯性地反驳别人。

第2个回答  2021-04-10
1、害怕承担责任

  多数职场人都是胆小怕事,工作的时候小心翼翼,害怕出现错误担责任。

  尤其是很多的职场新人,更是害怕自己工作失误,给领导留下不好的印象,降低在领导心中的好感度。

  2、对自己缺少信心

  在职场上,很多人最害怕的就只自己没有价值,自己辛辛苦苦努力做的,最后被人否定。所以,为了证明自己,就会习惯性的反驳别人。

  3、认知局限排斥建议(红灯思维)

  红灯思维,意思就是一听到不同的观点就是消极处理,准备防卫,遇到与自己不一致的观点,第一反应是找理由反驳。

  具有这样“红灯思维”的人,并不愿意尝试新的事物,习惯性的禁锢自己。

  职场中,这样的人工作长期处在不顺的状态,使自己陷入泥澡,如果不改掉习惯性反驳这个坏毛病,很难在职场上翻身。

  二、如何改掉你的习惯性反驳?

  1.在显眼位置贴小标签提醒自己

  坏习惯的改正和好习惯的培养都需要时间,当你意志不够坚定或是在培养新习惯的前期,不如通过一些小便签来提醒自己。

  可以在纸条上写上一句自我提醒的话,贴在你的办公桌上、电脑边、家里的化妆镜上,甚至可以设置成你的手机壁纸。总之,让自己每天都能看到这句话,不断做自我暗示。

  2.先在口语上把“不”改为“是的”

  有句话说得好,“言语会成为行动,行动会成为习惯”。也就是说,改变言语,最终可以改变习惯。

  习惯性反驳的人不妨从言语上先做出一些小改变,日常听到同事或领导的评论或指责时,不要急于用“不、不是、怎么会”这样否定或反问的字词,而是换成“是的、没错、你说得对”等。

  比如上面提到的事例,当同事说“你的项目怎么做得这么糟?”你可以尝试这么回答“是的,这次确实效果不好/确实是我做得不够好。”

  先在言语上停止反驳,或许能让对方感受到你的真诚和谦虚。

  3.培养“绿灯思维”

  "绿灯思维”指的是,当遇到不同意见时,人的第一反应不是反驳,而是倾听、接受、思考:它对不对?我是不是可以利用它来帮助自己成长?

  像很多公司信奉的“头脑风暴”,其实就是一种典型的“绿灯思维”模式。

  想要培养这种思维?我们需要明确“我”和“我的观点/行为”是不一样的。

  4.提高认知水平

  李开复曾提出“多读不同意见的书”,而不只是读那些自己同意的、符合自己观点的书,如此一来便可以培养我们多方面看待同一件事情,即便是我们读完后还是坚持自己原来的想法,也可以了解别人是怎么想的。

  读书能帮我们解决很多职场问题,比如通过阅读职场管理类书籍,你或许会发现自己在管理模式上的缺点和不足,并发现另外一种更有效的模式。
第3个回答  2021-04-10
您好,习惯性的反驳他人是证明模式的表现,证明模式有两种表现,第一种是强调自己的需求价值,也就是说证明“我是对的”;第二种是证明他人是错的,这种情况容易伤害到他人,所以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分析一下属于那一种证明模式。一般来说,证明模式个体的形成是由于内心缺乏安全感和爱与归属感,通过证明自己是对的或者他人是错的表现自己是有价值的以此满足内心对安全感和爱的需求,而这种安全感和爱与归属感的不足可以追溯到孩童时期父母没有满足孩子对这两种需求的寻求。因此,已经成人的自己首先需要接纳自己内心的匮乏以及接纳他人的意见和想法,允许他人发表意见;其次,接纳内心匮乏的自己,拥抱底层缺乏安全感和爱与归属感的自己,给予他肯定和支持,当然最好的是与父母重新建立良好的联结。
第4个回答  2021-04-10
因为习惯性反驳一般来说,是证明模式个体的形成是由于内心缺乏安全感和爱与归属感,通过证明自己是对的或者他人是错的表现自己是有价值的以此满足内心对安全感和爱的需求,而这种安全感和爱与归属感的不足可以追溯到孩童时期父母没有满足孩子对这种需求的寻求。因此,已经成人的自己首先需要接纳自己内心的匮乏以及接纳他人的意见和想法,允许他人发表意见;其次,接纳内心匮乏的自己,拥抱底层缺乏安全感和爱与归属感的自己,给予他肯定和支持。